第407章 坊间传闻(2/2)
【洛阳,紫微宫,御书房】
选妃初见之后数日,杨勇并未立刻做出最终决定,一切仿佛又恢复了平静。
他依旧每日处理政务,召见大臣,关注着春耕准备、轨道实验延伸以及南方对那道最后通牒的反应。
御书房内,炭火已撤,换上了清新的熏香。
杨勇正与房玄龄、魏征商议着关于在江淮地区推行均田制改良细则的事情。
“……故而,臣以为,对新附之地,当以安抚为主,均田授田之策,需缓步推行,不可操切,以免激起地方豪强反弹……”
房玄龄手持笏板,侃侃而谈。
魏征则一如既往地直言不讳:“陛下,均田乃固国之本,然吏治不清,良法亦成弊政。臣请陛下严令御史台,加强对江淮新任官吏之监察,有敢借机盘剥、鱼肉乡里者,严惩不贷!”
杨勇仔细听着,不时点头。
就在这时,通政司送来了一份来自江陵的紧急文书。
杨勇展开一看,是萧铣以“大梁皇帝”名义发出的回函。
信中,萧铣语气看似恭谨,实则绵里藏针,先是称颂了一番杨勇的武功,随后便大谈:“荆襄乃梁室旧地,朕承祖宗之业,不敢弃之”,又言:“江南烟瘴,恐劳王师”,最后表示:“愿与隋帝划江而治,永结盟好,共御外侮”,并附上了一份薄礼清单,试图以此搪塞、拖延时间。
信中内容通篇避重就轻,对于限期归顺的核心要求,更是避而不谈。
杨勇看完,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是将文书随手递给了房玄龄和魏征传阅。
“二位爱卿,看看吧。萧铣还在做着划江而治的美梦。”
房玄龄快速浏览一遍,冷笑道:“陛下,萧铣冥顽不灵,心存侥幸,倚仗的无非是长江天险与荆襄水军。其回函毫无诚意,不过缓兵之计耳。”
魏征更是直接,肃容道:“陛下明诏已下,言出法随!若容萧铣如此敷衍,朝廷威信何在?日后又如何令其他未附之地臣服?臣请陛下,不必再与之多言,待期限一至,即刻发兵征讨,以彰天威!”
杨勇微微颔首,手指在龙案上轻轻敲击着,目光深邃:“朕给了他机会,是他自己不要。也罢……”
他沉吟片刻,对通政司官员吩咐道:“萧铣的回函,照常存档。不必回复。另,传朕口谕给兵部李靖、及江淮李密、罗艺,令其加紧整顿军备,训练水师,筹备粮草。六个月期限,一天也不会多等。”
“是,陛下!”通政司官员领命而去。
房玄龄与魏征对视一眼,心中明了,对南用兵,已是箭在弦上。
待二人告退后,杨勇独自坐在御书房内,目光掠过窗外渐绿的枝头,思绪罕见的有些飘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