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以逸待劳(2/2)
陛下这是要蓄势待发,等待最佳时机,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
朝堂之上的决策,很快也影响到了洛阳的市井民间。
朝廷通过《隋报》有选择性的报道和官府的刻意引导下,洛阳乃至大隋的百姓对于北方的战事,大多抱持着一种复杂的、隔岸观火的心态,其中更掺杂着对自身所处时代的庆幸与对皇帝杨勇的拥戴。
茶楼里,人们依旧喝茶聊天,但话题已然被北方的战事牢牢占据。
“啧啧,听说长安那边都快乱成一锅粥了!突厥蛮子杀人如麻,李唐的军队一触即溃!”
一个穿着绸布褂子的商人,摇着头,语气中带着几分事不关己的感慨。
“可不是嘛!还好咱们在洛阳,有陛下在,有咱们的王师在!听说陛下早就下令边军严阵以待,那些突厥人肯定不敢来招惹咱们!”
旁边一个老者捋着胡须,脸上带着自豪与安心。
一个刚从河东那边行商回来的脚夫,灌了一大口粗茶,心有余悸地对同伴说道:“你们是没看见,靠近边境的那些村子,好多人都往南边逃难了!拖家带口的,真是惨呐!还是咱们洛阳安稳,街上巡逻的兵爷多,夜里还有煤油灯,心里踏实!”
他的同伴点头如捣蒜:“那是!陛下英明神武,把咱们洛阳治理得铁桶一般!听说朝廷还在加紧造火枪大炮呢,比打江淮那时候还要厉害!有这些神兵利器在,谁来都不怕!”
甚至在一些士子聚会的场合,议论也颇为热烈。
“李唐倒行逆施,信用佞臣,排挤贤良,焉能不败?如今引狼入室,致使关中生灵涂炭,实乃自取其咎!”一个青衫文士愤然道。
“孙兄所言极是。反观我大隋,陛下励精图治,内修政理,外抚新附,更兼奇技巧艺层出不穷,国力日盛。此消彼长,天下归属,已不言自明。”另一人接口道,语气中充满了对洛阳政权的认同。
“只盼陛下能早日出兵,扫清寰宇,解民倒悬啊!”也有人发出这样的期盼。
而在一些工坊聚集的区域,工匠们的讨论则更为直接。
“听说北边打得厉害,朝廷下令让咱们加紧生产火枪炮弹呢!哥几个都加点劲,多造一支枪,多产一发弹,咱们的将士就多一分保障,咱们洛阳就多一分安全!”一个工头模样的汉子,在休息时对工友们大声鼓劲。
“放心吧,头儿!为了陛下,为了咱们的好日子,咱们肯定玩命干!”
“就是!让那些突厥蛮子尝尝咱们洛阳造的家伙厉害!”
一种基于对现有生活满足感而产生的向心力与保卫意识,在洛阳的工匠和普通百姓中悄然凝聚。
他们或许不懂高深的战略,但他们心里明白是谁让他们过上了安稳、富足、有尊严的生活,又是谁在威胁着这份来之不易的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