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0章(1/2)
“你叫杨锐?”
“你叫张永翔?”
周严态度很和气,说话间,还很殷勤帮张永翔掸掸袖口上的灰尘。
张永翔和杨锐站的笔直,目视前方,标准军姿。
“周书记.....您看,是不是......”
院子中除了周严说话的声音,落针可闻。
陈兴国没有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开口。
省公安厅在这次行动中,肯定是要负最大的责任,背最黑的锅。武警方面,要负次要责任。
毕竟周严的人不是被武警弄伤的,而且最危险的时候,武警甚至还起了一点点“保护”作用。
从周严的态度,陈兴国也能判断出,周严也认可这样的责任划分。
从始至终,都没有提过省厅,足以证明这一点。
不理会,就是最坚决的态度。
按道理.....是这样。
但陈兴国心里依然非常不安。
传闻中的周严,从来不按常理出牌。
“神经病”的大名,陈兴国早就听闻过。
萧明县委的大院中,此刻停满了各种车子。
东侧专门留出的一块空地,是为已经到达和即将到达的省委领导准备的。
一辆军牌奥迪正缓缓开进院子,是省委常委,省军区司令员赵保国的车。
陈兴国眼皮不停的跳。
眼角余光瞥向不远处,县委大楼的台阶上。
袁静山负手而立,身边是几名省委领导。萧明县委书记冯敏胜等人站在台阶下,神情忐忑。
省委领导到达萧明县委不久,所有参与围捕行动的人,除几名需要救治的伤员以外,便全部被带过来。
随后,周严赶到。
袁静山没有和周严进行任何交流。只是让秘书告诉周严,杨锐和张永翔是围捕行动中,武警方面的现场指挥员。
大庭广众,众目睽睽。
当杨锐和张永翔被带过来,在场的所有人都清楚,这是袁静山的态度,也是给周严出的一道难题。
所谓的围捕行动,其中有太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
对杨锐和张永翔这样的“小角色”如何处理,从一定意义上,代表着对围捕行动的定性。
袁静山对周严的“功劳”,对海德生的主动,给出了最大的诚意回应。
但这不代表袁静山的真实想法,更不能就此揣测袁静山下一步的动作。
如果周严知道,袁静山把原定第二天上午召开的省委常委会挪到萧明县来开,一定会吐槽更多无法无天的话。
即便不知道,只从眼前的情况,周严也能感觉到袁静山的“不安好心”。
在调任岳陵之前,王鹏飞就提醒周严,要多关注松江的情况。
周严一直在关注,也一直不愿意承认,因为自己的乱入,有可能改变原本的剧情走向。
记忆中,松江政局的风向转变,应该是几年之后的事情。
周严不觉得自己瞎折腾一番能起到改变大局的作用。
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丑,但在某一个特定的时期,大势是有惯性的。
一条在湍流中跃起的鱼,再努力也不可能改变河流的速度,更不要说河流的走向了。
但现在,周严的“坚信”开始动摇。
自己过早的把袁静山“拖下水”,似乎包括袁静山在内,大佬们不但没有闪避,甚至还有借题发挥的意思。
是趁他病要他命的果断,还是早有预谋的算计,周严也搞不清楚。
天意从来高难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