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3章(1/1)
“他们的胃口不小啊。可是这里有另外一个问题,我们的方案才刚刚过会,他们就知道了。而且整个过程几乎是同我们同步的。能量可不小呀。”
闻哲冷笑一声,又说:
“金浩想接工程,张磊想搞商业开发,还有人想借着外资撤资的由头,逼我们修改方案,给他们开绿灯。”
“不止这些。”杜芳霖从包里掏出另一份文件,“我让自贸区管委会的人查了,金浩的公司最近正在和一家没有资质的建材厂合作,要是真让他接了修缮工程,那些明清老砖、木构件,说不定都会被换成劣质材料,到时候‘修旧如旧’就成了笑话。”
闻哲看着文件上的证据,脸色愈发难看。书院街的一砖一瓦,都承载着长宁的文脉,是无数老人的记忆,绝不能让这些逐利之徒拿来当谋利的工具。“
光书记那边知道吗?”闻哲问道。
杜芳霖摇了摇头:
“暂时还没说。这些人的后台都不简单,金文山副主席在省里人脉广,张启明副主任在省里也是经营多年,要是贸然汇报,不知道光书记是什么态度。”
闻哲一笑,显然杜芳霖对自己的信任已经超过了对光书记的了。
他沉默了片刻,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企业诉求,而是权力与资本的勾结,是一场针对书院街改造的利益博弈。如果退让,不仅之前的筹划全部白费,老街的文脉也会被彻底破坏;可如果硬刚,就要面对来自上层的压力,甚至可能影响自贸区的招商大局。
闻哲说:
“书院街是长宁的根脉,不是他们的摇钱树。外资那边,我们可以谈,但修改方案、让他们插手工程,绝不可能。”
杜芳霖点点头,脸上露出一丝赞许:
“我也是这个意思。我们得讲究策略,不能硬碰硬。”
闻哲心中很欣慰。虽然杜芳霖并不管城建的工作,可不但第一时间向自己通报情况,而且主动而为,提供相应的对策思路。
“芳霖市长有什么建议?”
杜芳霖顿了顿,说出自己的想法,
“首先,我们得稳住外资企业。明天我陪你去见莱茵文旅和恒基商管的代表,把业态差异化的道理讲透,再承诺施工期间会采取降噪、降尘措施,保障他们的运营,让他们明白书院街改造不仅不会分流客源,还能形成互补,带动整个区域的文旅消费。”
“其次,要收集证据。我已经让管委会的人暗中调查金浩、张磊他们和外资企业的往来,包括邮件、通话记录、私下会面的照片,只要能证明他们在背后操纵,我们就有了主动权。”
闻哲补充道:
“还要争取光书记的支持。我们不能直接说有人插手工程,而是把外资的诉求和我们的应对方案汇报给他,再不经意地透露这些企业背后的关联,让他明白这不是简单的商业纠纷。光书记对书院街的改造工程也非常重视,肯定不希望项目出问题,更不会允许有人破坏老街的修复。”
“另外,自贸区这边,你要做好预案。万一有企业真的威胁撤资,我们要及时对接其他意向投资方,不能让他们觉得我们离了他们就不行。同时,要向省商务厅说明情况,展示我们改造书院街的决心和规划的合理性,争取省里的理解和支持。”
杜芳霖点头,说:
“这样一来,既回应了外资的合理诉求,又能顶住背后的压力,还能把证据攥在手里,就算他们想耍手段,我们也有应对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