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疯魔般的寻找(2/2)
纸条旁放着半块桂花糕,油纸半包着,正是巷口那家店的。顾云深拿起糕点,指尖触到一丝微弱的余温!老周离开这里不久!
\"北乡还有二十里山路,我们马上走!\"沈砚辞果断收好纸条,扶住因激动而摇晃的顾云深——他的腿已经发软,却仍努力站稳。那个装草药的蓝布包被他死死攥在手里,指节发白。
走出厂房,浓雾开始消散。苍白的太阳爬上远山,阳光稀薄,晨风更显清冷。两人在路边拦下一辆三轮车。老师傅听说他们要找走失的老人,叹气道:\"北乡的路可不好走!昨天下过雨,土路滑得很,年轻人还好,上了年纪的人走起来遭罪啊......\"
顾云深的心又被揪紧。他从布包里掏出那半块桂花糕,掰了一小块慢慢咀嚼。甜香在嘴里弥漫,却带着苦涩。忽然间,老周在问渠斋小厨房熬粥的身影清晰地浮现在眼前......积蓄的担忧和委屈决堤,滚烫的眼泪涌出:\"周叔他......肯定又没好好吃饭......胃病那么严重......这一路他怎么熬得住......\"
\"别担心,别哭。\"沈砚辞心疼地擦去他的泪水,脱下外套披在他肩上,\"我们很快就能找到他。等找到周叔,先带他吃口热饭暖暖胃,再敷上你带的草药膏,绝不让他再遭罪了。\"
三轮车在泥泞山路上颠簸。顾云深疲惫地靠在沈砚辞肩头,手里紧攥着那片干腊梅花瓣。想起老周信里写的\"我这把老骨头,也想为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做点事\";想起他在问渠斋晒草药、熬粥的日常......这些画面像暖流注入心底。他忽然明白,这场看似\"疯魔\"的追寻,其实是家人间最本能的牵挂——老周为守护传承孤身涉险;他们为找回这位如父的长辈,不惜一切。
终于到了北乡。两人沿着泥泞山路挨家打听\"看守仓库的老王\"。几经周折,有村民指指半山腰一间摇摇欲坠的老屋:\"老王前几天摔伤了腿,在家养着呢。\"
他们顾不上喘息,沿着湿滑小径爬上山腰。顾云深的帆布鞋裹满黄泥,沉重不堪,他还是咬牙抢先冲到门前,叩响了门环。
门开了,一位腿打石膏的老人出现在门口。目光扫过两个风尘仆仆的年轻人,落在顾云深手中的蓝布包上时,他愣了一下:\"你们......是老周的朋友?他早上刚来过!天蒙蒙亮就来了,浑身湿透,看着很累。说要去后山找'鸠鸟'的旧仓库!临走前特意交代......说要是你们找来,千万别去后山找他!后山去年塌方过,地质不稳,还有危险......\"
\"后山?!\"顾云深的心猛地提到嗓子眼,脸色霎时苍白。老王急忙接着说:\"我拼命劝他别去!那地方太危险了!可他不听,说'有件能证明顾家清白的重要东西藏在那里,非去不可!'拿着我画的地图就走了......走的时候咳得厉害,脸色不好,捂着胃说疼......\"
沈砚辞脸色骤变,立刻拨通李警官电话,简要说明老周去了危险后山的情况,请求救援。顾云深强压恐慌,扶住老王急切地问:\"王伯!旧仓库具体在哪儿?有没有近路?我们得尽快找到他!\"
老王颤巍巍地指向屋后一条被杂草掩盖的陡峭小路:\"顺着这条路一直往上,别拐弯,大概半个时辰能到仓库附近。就是路太滑太陡,你们千万小心!\"
沈砚辞挂断电话,确认救援已在路上,立刻拉起顾云深冰凉的手冲向屋后小路。阳光艰难地穿透树叶,在泥泞小径投下斑驳光点,却驱不散两人心底沉重的焦灼。
\"周叔一定在前面等我们,他需要帮助。\"顾云深声音发颤,却带着磐石般的决心,\"不能让他一个人面对危险。我们要找到他,平安带回去......回问渠斋,给他煮最爱的腊梅粥......\"
沈砚辞重重点头,将他的手握得更紧。两人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泥泞山路上艰难前行。身后的小村渐渐被山林遮挡,耳边只剩山风呜咽。
顾云深深吸一口气,忽然想起老周在问渠斋黄昏里教孩子们哼唱的\"古籍守护歌\"。他不自觉地用沙哑的嗓音轻轻哼起那旋律。沈砚辞一怔,随即低沉而坚定地跟着哼唱。两个疲惫却有力的声音在山林间回荡,仿佛在声声呼唤着老周。
他们不知道前方有什么危险,不知道老周是否平安。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在燃烧——必须向前,不能停下!因为老周是家人,是问渠斋温暖的炉火,是传承路上不可或缺的光。这场\"疯魔\"的追寻,是\"烬中炽焰\"最炽热的燃烧——在亲人的牵挂与守护中,燃尽艰难,只为把最重要的人带回家。
前方小路越来越陡,嶙峋山石不时挡道。顾云深喘息着抬头,汗水滑落。透过林木缝隙,远处山坡上一个破败建筑的轮廓隐约可见——就是旧仓库!他的心狂跳起来,下意识攥紧沈砚辞的手,指甲几乎嵌进掌心:\"快到了......周叔他......肯定在里面等我们......\"
沈砚辞深吸一口气,用力回握他冰冷汗湿的手,目光坚定地投向那越来越清晰的废墟轮廓。他知道,无论前方是什么,他们都并肩面对,一起闯过。找到老周,带他回家,让问渠斋再次飘起腊梅粥的香气——这是支撑他们前进的唯一信念,也是必须完成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