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孤臣可弃,但绝不折节(2/2)
赵老汉一直望着,直到儿子的牛车消失在尘土和暮色之中,他才缓缓转过身,步履蹒跚地走回那座即将空无一人的村庄,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充满了无尽的寂寥,却又带着一种与故土共存亡的平静。
蜀州,平宁县衙。
往日里还算热闹的县衙,此刻显得格外冷清,县令周文渊,一个年近四旬,面容儒雅却带着疲惫的中年人,正站在衙门口,看着最后一批拖家带口的百姓在衙役的引导下,仓皇向南城门方向涌去。
他的师爷,一个干瘦的老者,快步从街上走来,走到周文渊身边,低声道:“大人,城内百姓已疏散十之七八,能走的,差不多都走了。”
周文渊微微颔首,目光依旧望着空荡了许多的街道,问道:“可都安排妥当了?可有遗漏?”
师爷脸上露出一丝难色,斟酌着词语:“青壮年,携家带口的,大都已听从安排离去。只是…只是城中还有一些孤寡老人,或是缠绵病榻之人,他们…唉,他们不愿走,也走不动了。”
周文渊沉默了片刻,脸上并无意外之色,只是深深叹了口气:“好,本官知道了,你也跟着逃难去吧。”
“那大人您何时离开?”
“走吧!本官自有安排,你就不必操心了!”
说完,他便转身走回县衙后院。后院里,他的妻子正红着眼圈,默默地将一些细软打包,他们的一双儿女,年约十岁和七岁,正不知所措地看着父母。
“夫人,你先带着孩子们,随官差走吧。”周文渊的声音很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
“老爷!您呢?”妻子猛地抬头,泪水终于滑落。
周文渊走上前,轻轻替妻子拭去眼泪,柔声道:“我是大乾的官,是这平宁县的父母官。既然还有子民未曾离去,我这父母官,岂有先走的道理?”
“老爷,敌军都打过来了,让所有人撤离是朝廷的意思,你还留在这里作甚?你若不走,孩子将来该怎么办?”妇人哭泣的回应着。
周文渊摇了摇头:“为夫是读书人,或许做不到世子所说那般为万世开太平的圣人行径,但孤臣可弃,绝不折节!只是将来,要辛苦夫人了,为夫对不住你了!”
说完,周文渊恭敬的向面前的妇人行了一礼:“此生能与夫人结为夫妻,是我周文渊十世修来的福分,此生未能报答夫人恩情,为夫来世愿为夫人当牛做马,定当报答夫人此生之恩情!”
妇人哭泣的摇着头,连忙扶住周文渊:“老爷,你莫要这么说...妾能嫁给老爷,也是妾的福分...只是...”
周文渊蹲下身,将一双儿女揽入怀中,看着他们稚嫩而又惶恐的脸庞,郑重地说道:“安儿,平儿,你们要记住,我们周家世代读书,讲的是‘仁义礼智信’,守的是‘忠孝节义’二字。今日为父留守此地,非为求死,而是尽责。你们随母亲离去,要听话,长大了要保护好母亲,将来…好好读书,莫要埋怨为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