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王昊的报告(2/2)
王昊硬着头皮,迎上父亲的目光,点了点头:“对,就是古董。爸,您听我解释,我不是瞎说,这报告里都写了,未来的制造业趋势是……”
他话还没说完,王建国猛地将手里的报告狠狠摔在了光洁的大理石茶几上!“啪!!”一声巨响。茶几上的茶杯被震得跳了一下,滚烫的茶水溅了出来。那份承载了王昊无数心血的报告被摔得散了架,纸张纷飞,散落一地。
“你懂个屁!”王建国猛地站了起来,额角的青筋一根根地迸起,因为愤怒,一张脸涨成了猪肝色。他指着王昊的鼻子,唾沫星子横飞,发出了震天的咆哮:“古董?我告诉你,这是德国最先进的生产线!我带着公司的技术总工,飞了十几个小时,亲自去斯图加特考察了整整一个星期才定下来的!你知道这条线意味着什么吗?意味着我们的生产效率能提高百分之三十!意味着未来五年,整个江城的五金市场,都得看我王建国的脸色!”“你一个连车间都没进过几次的毛头小子,拿着一堆不知道从哪儿抄来的狗屁不通的玩意儿,就敢说我花八千万买回来的是个古董?!”
李芬吓得赶紧上前拉住丈夫:“老王,老王你消消气!儿子也是一片好心,他不懂事,你别跟他一般见识……”“好心?我看他是脑子坏了!”王建国一把甩开妻子的手,死死地盯着王昊,“我算是看明白了,你这不是什么狗屁报告,你这是在教训我!是在打我的脸!说!是不是你们那个杨老师教你这么写的?他一个穷教书的,懂什么叫商业?懂什么叫制造业?我看你这半学期,知识没学到多少,倒是被他洗脑洗得不轻!”
父亲的咆哮。让王昊心中的羞辱、委屈、不甘等各种情绪瞬间涌了上来。若是换做以前,他可能早就蔫了,或者直接耍赖了。但这一次他没有。
他看着散落一地的报告,那些他熬夜写下的文字,那些他坚信不疑的“未来”,给了他一股莫名的勇气。他猛地也站了起来,因为身高差距,他不得不仰视着自己的父亲,但他的话语没有丝毫的退缩。
“您说的效率提高百分之三十,是以牺牲产品多样性为代价的!”王昊大声吼了出来,“那条线,一旦模具定型,就只能生产几种标准件!可我查到的资料说,未来的市场,需要的是个性化定制!是小批量、多品类的柔性生产!您现在这条线,开机就是烧钱,等三五年后市场一变,它就是一堆废铁!”
“柔性生产?个性化定制?”王建国被这些闻所未闻的新词给气笑了,“你从哪儿听来的这些天方夜谭?我们做的是工业品,是螺丝是轴承,不是你身上穿的名牌t恤!还个性化定制,我给张三家的水管定制个专属螺丝吗?荒唐!可笑!”
“这不是天方夜谭!”王昊急得脸都红了,他努力回忆着那些文章里的内容,将那些半生不熟的概念一股脑地抛了出来,“还有数据!未来的工厂,每一台机器都应该有传感器,生产数据会实时上传到云端进行分析,那叫工业物联网!我们能根据数据,预测哪个零件可能会坏,哪个流程效率最低!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等机器坏了再停工去修!您那条德国线,就是个信息孤岛,它……”
“闭嘴!”王建国忍无可忍,发出一声怒喝,打断了儿子的胡言乱语,“云端?物联网?我看你是游戏打多了,魔怔了!我王建国在商场上摸爬滚打了二十年,从一个小作坊干到今天这个规模,靠的就是稳扎稳打,靠的就是德国人严谨的技术!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都多!轮得到你来教我怎么做生意?”
“时代不一样了!”王昊毫不退让地顶了回去,“您那一套,早就过时了!您不信我,也该信信科学!麻省理工的教授写的论文,难道还比不上您二十年的经验吗?”
“我信个屁的美国教授!他要真那么牛,他怎么不自己来开厂?”王建国气得浑身发抖,指着门口,“你给我滚回房间去!从现在起,别再让我听到你提那个杨老师,也别再让我看到这份狗屁报告!我们家的钱,还轮不到一个黄毛小子和一个穷教书的来指手画脚!”客厅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李芬站在一旁,早已吓得不敢出声,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她从来没见过,自己的丈夫和儿子会因为一件“工作”上的事吵到这个地步。
这比王昊以前逃课、打架,要严重一百倍。王昊看着父亲那张因愤怒而扭曲的脸,又低头看了看脚下那些散落的浸上了茶水的纸张。他的心,一半是冰凉的失望,一半是燃烧的怒火。他知道,再说下去,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他没有再争辩,也没有“滚”回房间。他只是默默地蹲下身,在一片狼藉中,将那些属于他的“心血”,一张一张地捡了起来。
纸张已经湿了,皱了,上面的字迹甚至有些模糊。但在王昊眼中,它们依然闪着光。
他抱着这叠狼狈不堪的报告,站起身,最后看了父亲一眼。然后,他一言不发,转身走上了楼梯。每一步,都踩得异常沉重。
客厅里,王建国依旧站在原地,胸口剧烈地起伏着。烦躁和一丝动摇涌上心头。“柔性生产……物联网……”这些陌生的词汇,像讨厌的苍蝇,在他脑子里嗡嗡作响,挥之不去。
这场关于企业未来的路线之争,以父子俩彻底的决裂而告终。
偌大的客厅里,只剩下电视里还在持续的悲伤的韩剧配乐,和一地狼藉的茶水。风暴,似乎暂时平息了。但所有人都知道,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