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左兴安志在军营(2/2)
某项目标蛋白含量竟与诛皎1958年创下的部队比武纪录高度匹配。
“妈,不用测了。”
左兴安掰开馒头,将灵泉浇灌的麦香与军用压缩干粉糅合成新型能量棒。
少年咀嚼时颌骨开合的频率,与朱日和训练场狙击手的呼吸节奏悄然同步。
暮色浸染沙盘时,左兴安在密室进行最后冲刺。
他从诛皎的保险柜取出三件传承物:1979年边境作战的指北针、1999年驻南联盟使馆的弹片、以及用嫦娥三号耐极端环境材料锻造的战术平板。
当三件物品在灵泉共鸣中悬浮组合,全息投影突然展示国防科大2015年特招考题——
某道关于“超视距作战与道义边界”的论述题,答题区竟自动浮现诛皎1965年在合作社账本写下的《论持久战》批注。
“太爷爷,他们考的不是技术,是传承。”
少年掷出指北针,磁针在量子场中定格于漠北方向。
那里正举行跨军区演习,某个代表红军指挥节点的光斑,赫然是左宇航当年驻守的5418高地。
子夜时分,诛皎在书房召见全家。
月光透过窗棂照亮墙上的《诛氏子弟戍边图》,代表四代从军的金色轨迹如龙脉蜿蜒,在2015年这个节点突然迸发朱雀焚天般的炽烈。
“明日复试,带这个去。”
诛皎从《六韬》竹简中抽出一枚桃木剑,剑身符文在黑暗中流转出与北斗导航系统同源的频段。
当左兴安接过木剑,湖南长沙的国防科大考场突然监测到异常加密信号——
试题传输通道竟被反向植入诛兴业设计的“文明防火墙”。
晨光刺破雾霭,左兴安站在复试考场全息镜前。
当他穿着用皎兰新材料改作的智能作训服踏进检测区,考官席的雷达屏幕突然雪花纷飞——
少年衣领处缝合的桃园黑土,正将扫描波转化为《诗经·秦风》的能源谱。
“左同学,如何看待现代战争中的非遗元素?”
白发主考官突然发问,手中平板显示着刚刚破解的“桃花病毒”残码。
左兴安拔下桃木剑插入终端接口。
剑锋触地的刹那,整个考场的电子设备同时播放1962年诛皎在猫耳洞哼唱的《我的祖国》——
灵泉共鸣将数据流重构为跨越半世纪的守护誓言。
“报告首长,非遗是刻在基因里的作战图谱。”
他调出沙盘推演记录,某段用甲骨文字节流编写的防御程序,竟在演习中瘫痪了蓝军三个数字化合成旅。
当录取通知书的全息投影点亮祠堂,张怀琳忽然泣不成声。
她认出证书水印与她当年在也门整理的侨胞名单是同一台打印机输出。
而“左兴安”三字的笔画走势,竟与丈夫左宇航在新兵连写的第一份决心书如出一辙。
诛皎在百年桃树下埋下新的时间胶囊。
除却录取通知的量子存证,还有一管从灵泉提取的“忠诚基因”——他将用它浇灌下一季在军营萌发的家国情怀。
暮色苍茫,左兴安与父母告别时,迷彩背包突然发出警报。
皎兰集团为国防科大定制的单兵系统正在自检,某个代表敌我识别率的参数突破理论极限,与诛兴业在波士顿更新的太空防御算法形成天地联动。
“爸,妈,等我造出能守护银河系的长城。”
少年敬出人生第一个军礼,五指划过的轨迹与1950年诛皎在百家镇立誓时的动作分毫不差。
新一天的曙光中,列车驶向长沙。
左兴安在舷窗边擦拭桃木剑,剑身倒映的晨光里,无数朱雀徽标正沿着万里边关亮起。
而更远的平流层上,诛兴业刚调试的量子卫星突然转向,将首组密钥传输至国防科大实验室——
那串加密代码的原始版本,正是诛皎用桃枝在合作社谷场所画的星图。
当列车呼啸着穿过长江大桥,左兴安打开战术平板。
屏幕显示诛皎刚发送的《现代战争与桃园哲学》,扉页朱批灼灼如焰:“止戈为武,守心为战”。
少年缓缓抚摸作训服上的朱雀徽标。
织物深处编织的纳米传感器突然激活,将他的心跳频率同步至漠北演兵场——
在那里,新一代信息化铁骑正踏着祖先的足迹,将忠魂熔铸成数字时代的钢铁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