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重生1950神秘桃园空间 > 第382章 总结一生着手札

第382章 总结一生着手札(2/2)

目录

时间在笔尖的沙沙声中悄然流逝。

诛皎的书写速度不快,但思路极其清晰,几乎没有任何停顿。

他从合作社的管理,谈到如何发现并利用本地资源优势;从第一次带着乡亲们将山货运到县城售卖的经历,谈到最初建立销售渠道的艰辛与智慧。

其中,他提到了数次关键的“抉择”。

例如,在改革开放初期,面对是继续深耕农业,还是尝试进入当时风险极高的工业领域时,他如何通过细致的市场考察和近乎苛刻的成本核算,最终选择了后者,并成功推出了皎兰集团第一个拳头产品。

“风险,永远存在。”

诛皎笔锋稍顿,抬头看了一眼小林。

“商人逐利,天经地义。但‘利’有大小,有长短。我所追求的,是长利,是可持续的利。这需要眼光,更需要魄力,还有……底线。”

他再次提及昨日寿辰上拒收厚礼之事。

“那些东西,看似是‘利’,实则是‘害’。它能腐蚀人的心智,模糊你的视线,让你忘记初衷。我诛皎一生,不赚不该赚的钱,不交不可交的人。”

话语平淡,却掷地有声。

接着,他的笔触开始涉及更宏观的层面。

他谈到如何把握国家政策的方向,将企业的发展与国计民生的需求相结合;谈到如何在苏联解体、亚洲金融危机等重大历史事件中,不仅独善其身,还能抓住危机中蕴藏的机遇,甚至为国家战略资源的储备出力。

“企业做到一定程度,就不再是某个人的企业,甚至是某个家族的企业。”

诛皎的目光再次投向窗外,仿佛看到了更遥远的地方。

“它属于这个社会,属于这个国家。它的存在,理应承担更多的责任。所以,我们投资教育,设立奖学金;我们支持科研,攻克技术难关;我们投身慈善,扶贫济困……这并非沽名钓誉,而是反哺,是必然。”

他特别谈到了对子女、对家族后代的教育和期望。

“留给后代最好的财富,不是金钱,而是立足社会的本事,是明辨是非的智慧,是心怀家国的格局。”

他提到了诛华的管理才能,诛玥在专业领域的钻研,诛兴对科技的痴迷,以及左兴安选择从军报国的志向,语气中带着欣慰与淡然。

“儿孙自有儿孙福。我能做的,就是把我这一生走过的路,踩过的坑,总结出来,放在这里。他们若能从中汲取一二分教训,学到一两分经验,便足够了。”

不知不觉间,日头已然偏西。

书案上的稿纸,摞起了厚厚一叠。

诛皎终于放下了笔,轻轻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手指。

秘书小林适时地递上一杯温水。

“董事长,您休息一下吧,已经写了快一天了。”

诛皎接过水杯,呷了一口,目光扫过那叠墨迹未干的手稿,缓缓道:

“这手札,我打算命名为《桃园纪事》。”

秘书小林眼中闪过一丝疑惑,因为他知道,手札内容完全是写实的商业与人生总结,与“桃园”这种充满诗意和想象力的词汇似乎并无直接关联。

诛皎没有解释,只是淡淡一笑。

那笑容里,蕴含了太多无法言说的秘密。

只有他自己知道,那个自1950年重生之日便与他相伴的神秘桃园空间,虽然在此生所有的明面成就中不曾留下一丝一毫的直接痕迹,但它提供的百倍时间流速、灵泉黑土、无限仓储……才是他能够无数次在绝境中冷静思考、在危机中储备资源、在关键时刻做出精准判断的绝对底牌。

所有的“运气”,所有的“眼光”,所有的“魄力”,背后都有着桃园空间无声的支撑。

这本手札,不记录空间的秘密,却处处有着空间存在的影子。

他将它命名为《桃园纪事》,既是对自己这一生最大秘密的隐晦纪念,也寄托了一种期望——期望后人即便没有如此奇遇,也能通过他的经验总结,在心中构建起属于自己的、能够滋养智慧与品格的“精神桃园”。

“今天先到这里吧。”

诛皎站起身,将手稿仔细收拢,放入一个早已准备好的古朴木匣中。

“后续的内容,我会慢慢补充。你负责整理和初步的电子化录入,注意保密级别。”

“是,董事长,我明白。”

小林郑重地接过木匣,感觉手中沉甸甸的。

暮色渐浓,书房里没有开灯,光线昏暗。

诛皎独自站在窗前,背影在夕阳的余晖中拉得很长。

撰写手札的过程,仿佛将他的一生又重新走过一遍。

那些曾经的艰难困苦,惊心动魄,如今都已化为平静的文字与深刻的思考。

他做到了重生归来时的誓言,弥补了前世的遗憾,守护了挚爱,带领乡邻走出了饥寒交迫,并将创造的巨大财富回馈了国家。

从个人救赎到家国情怀,他走过了一条漫长而充实的路。

这本《桃园纪事》,将是他留给这个世界,除了财富与慈善之外,另一份独特的遗产。

它不记录桃园空间的秘密,却凝聚了借助空间之力,在此世红尘中拼搏、感悟、升华的全部智慧。

窗外,寒风依旧,但书房内,墨香氤氲,思想的光芒仿佛驱散了冬日的寒意。

诛皎的八十五岁,在淡然的寿辰之后,以这样一种方式,开启了另一段宁静而深刻的旅程。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