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 第七十六章:谁说我们不会做生意

第七十六章:谁说我们不会做生意(1/2)

目录

马洪山骑兵旅的最后投降,不只是让马洪奎大为震惊,更是极其恐惧。

而光头佬在听到这个消息后,更是暴跳如雷,并在报纸上大骂陕北这边破坏合作。

可是陕北也不示弱,直接把当初打嘴仗的电文都给放到报纸上了。

大家你来我往,吵的不可开交。

最后,一个美国《纽约时报》的记者乔治.史密斯,跑到了陕北,采访了被劳动改造的马洪山和他手下的战俘们。

在这里记者先问了一下当初马洪山他们出兵的意图,又问了马洪山到底是怎么失败的。

马洪山先是模模糊糊的说了一下出兵意图。

但对于这次失败,他只是苦笑着说:“我也不知道我们到底是怎么失败的。

我只是掉进了一个陷阱里。

四面都是沟和陷马坑的陷阱里。

然后我们就失败了。”

当美国记者乔治.史密斯采访我方的接待人员时,问什么是陷马坑,又是什么沟能把骑兵困住的时候。

我方的接待人员就带着他来到了,正在春耕的田地里。

指着那些正在翻地的手扶拖拉机,和农民手中的锄头。

对美国记者说:“我们就是用这些工具挖出来了陷马坑,和那些围困骑兵的深沟。”

乔治.史密斯看到这些的时候,完全的呆愣住了。

他对接待他的人问道:“冯先生,您是说,你们就是用这些简单的农具,就打败了一个有着两千多人的强大的骑兵旅?

我的上帝,这简直是太不可思议了。”

手扶拖拉机在这个年代,并不是什么高科技产品。

在1911年,手扶拖拉机的雏形就已经出现了。

但是发展到现在,这个小东西却并没有被人真正的重视起来。

一个是因为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农用机械设备制造商,他们眼睛中盯着的都是中大型农用机械。

尤其是现在的工业中心美国更是如此。

对于这种小东西,他们那些农业机械公司其实并不很感兴趣。

再一个就是现在小型农机发动机的动力都不大。

普遍使用的都是小马力汽油机,而且还是两缸以上的汽油机。

功率普遍都在几马力到十一二马力,达到十马力以上的汽油机,基本上都是四缸的小型汽油机了。

但这个小型是相对于其它汽油机来说的。

它们的个头放在手扶拖拉机上可是不小的。

而像是现在这款135型单缸柴油这样的,大功率小型柴油机还真的是很少见。

我方的接待人员冯先生说道:“史密斯先生,你可不要小看这个简单的农具啊,我可以带你好好看看它。”

于是冯先生喊停了一辆,正好离他们最近的一辆手扶拖拉机。

两个人来到了拖拉机的旁边。

冯先生说道:“您看,我们这台拖拉机的发动机,可是一台大功率单杠柴油机。

它的体型小巧,动力强劲,维修简单,质量可靠,而且还省油。

他最大可以拉到十八马力,它可是一个真正的小个子大力士。

您再看这台手扶拖拉机,虽然它的结构简单,但是它的功能却非常多。

他通过更换不同的农具,可以犁地、可以粉碎土块、可以耙平土地,还可以起垄。

加上播种机械它可以播种。

换上收割刀具它就可以进行收割。

嗯,最后当给它挂上一个拖斗的时候,它还可以成为一个,能拉三四吨货的运输车辆。

只要对它的车轮进行更换,它就能在任何地形上去使用

用钢轮,它就可以在泥泞的田地间和乡间小路上奔跑。

换上橡胶轮胎,它就可以在公路上奔驰。

所以说,它就是一个农民人家真正的好帮手啊。”

冯先生介绍完了这辆手扶拖拉机之后,就让司机开着拖拉机继续去翻地去了。

随后转头,意味深长的看向了站在他旁边,眼睛紧紧盯着慢慢远去的手扶拖拉机。

和那拖拉机拉着的双头重犁犁开的土地的。

这位来自于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报纸《纽约时报》的记者。

乔治.史密斯。

根据特科的同志给他的情报,这位二十多岁,年轻的《纽约时报》记者乔治.史密斯。

出身于在美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史密斯家族。

尤其是在美国军方,更是有着不小的影响力和人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