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枸杞地里的 “红玛瑙”(2/2)
羽辰笑着说:“放心吧,到时候我帮你摘,保证摘到最大最红的枸杞。咱们还可以采集一些新鲜的枸杞样品,回来做成分分析,看看公司枸杞基地的枸杞,营养成分到底怎么样。”
俊辉也凑过来说:“等检测结果出来,咱们还可以写一份详细的报告,给基地的工作人员提些建议,比如怎么调整土壤肥力,怎么优化灌溉水质,让枸杞长得更好。说不定咱们还能帮基地解决实际问题,这也算是咱们化验室为公司发展做的一点贡献。”
雅萱点头赞同:“是啊!以前总觉得咱们做实验、搞检测,都是在实验室里的‘小事’,现在才发现,咱们的工作还能跟田间地头的农业生产联系起来,能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出一份力,这感觉真的很有意义。”
蒋主任看着大家热情高涨的样子,心里满是欣慰。他想起当年在青海枸杞地的日子,想起和王阿姨一起奋斗的时光,又看看眼前这群充满活力的年轻人,突然觉得,这份对工作的热爱、对生活的真诚,真的在一代代人之间传承着。
日子一天天过去,离去枸杞基地的日子越来越近。大家都在紧张又兴奋地准备着,羽辰和俊辉忙着校准检测仪器,雅萱和洛依忙着整理采样工具和试剂,蒋主任则忙着联系基地的工作人员,了解枸杞地的具体情况。
终于到了出发的那天,天刚蒙蒙亮,四人就跟着蒋主任坐上了前往郊区枸杞基地的车。车子行驶在乡间小路上,路边的田野里长满了绿油油的庄稼,空气里弥漫着泥土的清香。洛依扒着车窗,眼睛紧紧盯着窗外,期待着快点看到那片像“红玛瑙”一样的枸杞地。
车子拐过一个弯,一片整齐的枸杞地突然出现在眼前——矮矮的枸杞丛排列得整整齐齐,上面挂满了红彤彤的枸杞,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真的像撒了满地的红玛瑙。所有人都兴奋地叫了起来,蒋主任笑着说:“到了,这就是咱们公司的枸杞基地,怎么样,是不是跟我当年在青海看到的一样美?”
“太美了!”洛依迫不及待地推开车门,朝着枸杞地跑去,“我要去摘一颗尝尝,看看是不是像传说中那么甜!”
众人也跟着下车,走进枸杞地。蒋主任拿起一颗枸杞,递给洛依:“尝尝吧,这是咱们基地自己种的,没有打农药,纯天然的。”洛依接过枸杞,放进嘴里,甜甜的汁水在嘴里散开,带着淡淡的清香,她满足地眯起眼睛:“太好吃了!比我在超市买的还甜!”
俊辉和雅萱也摘了几颗枸杞品尝,羽辰则拿出相机,开始拍摄枸杞地的情况,记录采样地点。蒋主任看着眼前的景象,又看看身边忙碌的年轻人,心里满是感慨——当年在青海枸杞地的回忆还历历在目,如今又带着这群年轻人来到新的枸杞基地,仿佛是时光的轮回,也是传承的延续。
大家很快投入到工作中,俊辉和雅萱拿着土钻,在不同的地块采集土壤样品,仔细地记录着采样深度和地点;羽辰和洛依则提着采样瓶,前往基地的灌溉水井和排水沟,采集水质样品;蒋主任则在一旁指导,时不时提醒大家注意采样规范,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阳光渐渐升高,洒在枸杞地里,也洒在每个人的身上。大家虽然忙得满头大汗,却都干劲十足。洛依一边采集水样,一边对羽辰说:“等咱们完成检测,写出报告,基地的枸杞就能长得更好,更多人就能吃到这么好吃的枸杞了,想想都觉得开心!”
羽辰笑着点头:“是啊!这大概就是咱们工作的意义吧——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做一些看似平凡却有意义的事,就像主任说的,把每一件小事做好,积累起来就是了不起的‘大成就’。”
蒋主任听到他们的对话,笑着说:“说得对!等咱们完成枸杞基地的检测,接下来还有更重要的任务——公司在邻县还有一片棉花田,下个月也要进行土壤和水质检测,确保棉花的生长环境安全。到时候咱们还要一起去,看看那片像‘白海洋’一样的棉花田,感受一下不一样的田间风光。”
“好啊!”众人齐声答应,眼里满是期待。他们知道,枸杞地里的“红玛瑙”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的棉花田里的“白海洋”,还会有更多的故事等着他们去书写,更多的“平凡里的大成就”等着他们去创造。
夕阳西下时,大家终于完成了当天的采样任务,带着满满的土壤和水质样品,踏上了返程的路。车子驶离枸杞基地,洛依回头望着那片渐渐远去的“红玛瑙”,心里满是不舍:“真舍不得离开,这里的枸杞太好看了,下次我还要来!”
蒋主任笑着说:“放心吧,以后有的是机会。咱们不仅要关注枸杞基地的情况,还要关注棉花田、果园的情况,把咱们的检测技术用到更多地方,为公司的发展,也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贡献咱们的力量。”
车子在夕阳下行驶着,车厢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大家聊着今天在枸杞地的趣事,讨论着接下来的检测计划,每个人的心里都充满了希望。他们知道,枸杞地里的“红玛瑙”不仅带来了视觉和味觉的享受,更让他们明白了工作的意义、传承的价值,而接下来的棉花田里的“白海洋”,将会是他们新的期待、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