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木筏扬帆离荒岛,怒海行舟再遇险(1/2)
启航的清晨,天空呈现出一种近乎透明的蔚蓝,几缕薄纱般的卷云高高悬挂,预示着这将是一个难得的好天气。稳定而和缓的东南风拂过海面,带来远方海洋的气息。海浪是那种有节奏的、长长的涌浪,推动着海水轻轻拍打着沙滩,仿佛在为他们的远行奏响舒缓的序曲。
山洞里,气氛肃穆而凝重。三人最后一次清点了木筏上的物资:用树皮绳索牢牢捆绑在筏身中央的淡水罐和食物筐;放置在防水棕榈叶包裹里的燧石工具和武器;那张简陋但寄托着动力的鹿皮棕榈叶风帆;以及那几个系在筏边的救命浮球。
张西龙拿起一小块用炭笔写着求救信息的木板,郑重地将其塞进一个密封的竹筒里,同样固定在木筏上。做完这一切,他目光扫过这个庇护了他们数月之久的山洞,那粗糙的岩壁、地面铺着的干草、角落里堆放的备用柴火……一切都充满了生活的痕迹。
走吧。张西龙的声音平静,却带着千钧之力。
三人合力,将沉重的木筏从沙滩推入齐膝深的海水中。冰凉的海水浸湿了他们的裤腿,却冷却不了他们胸中沸腾的热血。
爬上木筏,各就各位。张西龙站在筏尾,负责操控那只简陋的尾舵和观察方向。大壮和赵小山则拿起用硬木削成的船桨,坐在筏身两侧。
解缆!升帆!张西龙低喝一声。
赵小山迅速解开系在一块礁石上的最后一道藤蔓缆绳。大壮则用力拉起风帆,并用绳索将其固定。东南风立刻鼓满了帆面,给予木筏一个持续的向前推力。
划桨!张西龙调整着尾舵,让木筏的航向对准他心中计算了无数遍的西北方向。
大壮和赵小山奋力划动船桨,木筏开始缓缓加速,驶离了那片承载了他们太多记忆的海湾。
岸边的树林、熟悉的礁石、那个如同家园般的山洞,在视野中逐渐变小、模糊。三人都沉默着,回头凝望,直到那座给予他们苦难也给予他们新生的岛屿,彻底变成海平线上的一个模糊绿点,最终消失不见。
四周,只剩下无边无际的、在阳光下闪烁着亿万片碎金的蔚蓝海洋。
航行的最初几天,出乎意料的顺利。天气持续晴好,风向稳定,海浪平缓。木筏结构坚固,捆绑的藤蔓在海水浸泡后愈发紧缩,没有出现任何松动的迹象。
他们实行了严格的值班制度。张西龙负责最关键的白天导航和夜间守望,大壮和赵小山轮流划桨和休息。导航完全依靠最原始的方法:白天观察太阳的方位,确保航向大致正确;夜晚则依靠北极星和北斗七星来校准方向。张西龙不敢有丝毫大意,他知道,在这茫茫大海上,一旦偏离航向,可能就是万劫不复。
饮水rationg被严格执行。每人每天限量饮用,用竹筒小心计量。食物也按计划分配,主要以耐储存的肉干和鱼干为主,偶尔用钓线(用树皮纤维搓成)钓上来的海鱼作为补充和改善伙食。
平静的背后,危机四伏。
孤独感是第一个无形的敌人。放眼望去,360度皆是海天一色,看不到任何陆地、船只甚至飞鸟的影子。这种绝对的、仿佛被整个世界遗忘的孤独,足以侵蚀最坚强的意志。为了对抗这种情绪,张西龙会在值守时,低声给休息的两人讲述山海屯的趣事,描绘家乡的美食,畅想回去后的生活,用共同的记忆和期盼凝聚人心。
体力的消耗是巨大的。即使有风帆助力,划桨依旧是最主要的动力来源。大壮和赵小山的掌心早已磨出了厚茧,手臂酸痛不堪,但没有人抱怨。他们知道,每划动一桨,就离家近了一步。
第五天下午,情况开始发生变化。
原本湛蓝的天空边缘,出现了一线模糊的灰白色云带。风力似乎在悄无声息地增强,海浪也变得不再那么温顺,开始出现一些杂乱的波峰。
张西龙的心提了起来。他密切观察着云层的变化和风向。那灰白色的云带正在缓慢但坚定地扩张、变厚,颜色也逐渐转向铅灰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