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首战告捷销路广,海陆并进势头猛(2/2)
海上事业高歌猛进的同时,张西营负责的近海渔船也传来了好消息。
张西营带着栓柱、铁柱等人,驾驶着那条稍小些的渔船,主要在沿岸和下挂网、放延绳钓。他们虽然捕获的多是些经济鱼类,如黄花鱼、鲅鱼、带鱼等,数量也不算特别巨大,但贵在稳定,几乎每天都有不错的收获。这些渔获大部分供应县里的普通市场和周边村镇,虽然单价不如张西龙的高档货,但细水长流,收入也相当可观,很好地补贴了家用和新船贷款的偿还。
更让人欣喜的是,山林养殖合作社也迎来了首次收获!
赵老蔫家和海生家精心喂养的第一批猪崽和鹿羔,经过几个月的育肥,已经达到了出栏标准。两家人都有些紧张和期待,这可是他们加入合作社后的第一次分红。
张西龙亲自上门,带着福海和张西营,一起对出栏的猪和鹿进行了评估、过秤。按照当初的协议,扣除掉当初提供的种苗成本,剩下的利润两家对半分。
当赵老蔫和海生爹接过那厚厚一叠分红时,手都激动得有些发抖。这比他们往年辛辛苦苦种地、打零工一年的收入还要多!
西龙……这……这太多了……赵老蔫声音哽咽。
赵叔,海生叔,这是你们应得的。张西龙诚恳地说,咱们合作社,就是要让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往后好好干,日子会越来越红火!
两家人都千恩万谢,干劲更足了。消息传开,屯里其他一些观望的人家也坐不住了,纷纷找到张西龙,打听加入合作社的事情。张西龙没有盲目扩张,而是谨慎地又挑选了两户家风好、劳力足的人家加入,合作社的规模稳步扩大。
养殖场的鹿茸也到了第二次收割的季节。这次,张西龙采用了更科学的方法,不仅收获了品质更好的鹿茸,还尝试着用鹿血、鹿骨等副产品泡制了一些药酒,准备看看市场反应。
参园在张西龙的精细管理下,长势良好。大部分人参苗已经进入了(五片小叶)阶段,郁郁葱葱,充满了生机。张西龙定期记录着它们的生长情况,摸索着施肥、除草的规律。他还特意在参园旁边开辟了一小块试验田,尝试播种了一些在山上发现的其它草药种子,如黄芪、防风等,为未来的多元化种植做准备。
海陆并进,三条腿走路的战略,取得了初步的、却是扎扎实实的成功!
张西龙并没有被眼前的成绩冲昏头脑。他清楚,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他开始着手实施下一步计划:
一是人才的培养。他有意让大壮和赵小山更多地独立负责新海龙号的日常运营和简单维修,锻炼他们独当一面的能力。他也鼓励张西营多学习渔船管理和市场销售的知识。
二是技术的提升。他时刻关注着有没有二手探鱼仪和电台的消息,这是提升捕捞效率和安全性的关键。同时,他也开始琢磨,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对渔获和养殖产品进行一些简单的加工,比如制作更美味的鱼干、熏肉,提升附加值。
三是信息的收集。他让经常去县里的小王帮忙留意政策动向和市场信息,看看有没有新的机会。
日子在忙碌与希望中飞速流逝。小海洋已经能满地爬了,咿咿呀呀地追着院子里的小鸡小鸭,给张家带来了无尽的欢乐。林爱凤的身体也完全恢复,脸上重新有了红润的光泽,她不仅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有时还会去养殖场帮帮忙,成了张西龙的贤内助。
看着家里家外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张西龙站在院子里,望着远处蔚蓝的大海和苍翠的群山,心中充满了豪情。他从一个险些葬身大海的落难者,到如今成为带领家人和乡亲们开拓新生活的领头人,这其中的艰辛与收获,唯有自知。
但他知道,这远不是终点。改革的春风正吹遍神州大地,他相信,只要敢想敢干,脚踏实地,他和山海屯的未来,必将如同那东升的旭日,充满无限的光明与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