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冷库落成储丰年,品牌初创立潮头(1/2)
秋去冬来,山海屯迎来了第一场雪。洁白的雪花覆盖了屋顶、山峦和海滩,将整个世界装点得银装素裹。而就在这片素净的背景下,海边那座崭新的、刷着白墙的冷库,如同一个巨大的银色宝盒,正式竣工落成了!
冷库落成这天,成了山海屯比过年还热闹的大事。公社的领导来了,县里渔业局的干部也来了,加上全屯的男女老少,把冷库前的小广场挤得水泄不通。红色的横幅在寒风中猎猎作响,上面写着庆祝山海屯冷库建成投产。
张西龙穿着一身崭新的蓝色中山装,精神抖擞地站在冷库大门前。他身后是同样穿着整齐的大壮、赵小山,以及渔业队的骨干们。王梅红、林爱凤抱着穿成棉花包似的小海洋,和张改成老爷子、张西营一家站在人群最前面,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吉时已到!冷库开机!随着老支书马德福一声高喊,张西龙用力推上了电闸!
嗡——一阵低沉的轰鸣声从冷库内部传来,制冷机组开始工作!预先放置在里面作为测试的一批鳕鱼和鹿肉,将在零下十八度的低温中被完美保鲜。
掌声、欢呼声、鞭炮声顿时响成一片!乡亲们好奇地排着队,在张西龙的引导下,有序地进入冷库内部参观。感受着那扑面而来的、与外面凛冽寒风截然不同的刺骨冷气,看着那一排排整齐的不锈钢货架和挂在架子上的白炽灯,所有人都发出啧啧的惊叹。
哎呀妈呀,这里面比三九天还冷!
这以后咱们打的鱼,再也不怕烂手里了!
西龙这事儿,办得地道!
冷库的建成,立刻发挥了立竿见影的作用。时值冬季,近海捕捞进入淡季,但新海龙号凭借探鱼仪和丰富的经验,依旧能不时从黑水洋带回来整船的鳕鱼、马面鲀等经济鱼类。以往,这些鱼要么低价速销,要么只能冒险在不确定的天气里晒制鱼干。现在,它们被直接送进冷库,分类、装箱、速冻,然后整齐地码放在货架上,等待着开春后价格回升时再出售。
张西龙还兑现了之前的承诺,有偿为屯里其他渔民提供冷冻服务。收费标准不高,主要是电费和人工成本,但对于那些家里没有储存条件的渔民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他们可以将一时卖不完的渔获寄存在冷库,避免了损失,也掌握了销售的主动权。冷库,迅速成为了山海屯渔业的稳定器和调节阀。
然而,张西龙的脚步并未停歇。冷库解决了储存问题,但他思考的是如何让这些优质的产品卖出更高的价值。
他看着冷库里那些品质上乘、却被简单装在纸箱里的冻鱼,以及养殖场那些只是简单切割包装的鹿肉、野猪肉,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他想起了在市里高档酒店看到的,那些包装精美、贴着商标的进口食品。
咱们的东西,不比他们的差,甚至更好!缺的就是个和!一天晚上,张西龙对家人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想注册一个商标,就叫山海情!把咱们最好的渔获和山货,统一包装,打出咱们自己的牌子!
这个想法在当时无疑是相当前卫的。商标?品牌?对于大多数还在为温饱努力的农民渔民来说,这些词汇既陌生又遥远。
商标?那玩意儿有啥用?东西好不就行了?王梅红有些不解。
娘,不一样。张西龙耐心解释,有了商标,别人就知道这东西是咱们山海情的,是信得过的。就像上海的大白兔奶糖,咱一听就知道是好东西。包装弄好看点,送到大酒店,人家也愿意出高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