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末代中医 > 第369章 儿童忧郁症

第369章 儿童忧郁症(2/2)

目录

“休学半年了,”父亲声音低沉,“BJ、上海的大医院也去过,开的药(抗抑郁药)吃了,人倒是安静了,可感觉更呆了,像个木偶。我们实在没办法了,听说您看疑难杂症有办法,这才想来试试中医……”

林远志静静地听着,目光落在那个名叫小熙的孩子身上。

孩子始终低着头,摆弄着自己的衣角,对周围的对话毫无反应,眼神空洞,仿佛活在一个与世隔绝的玻璃罩里。

林远志心中沉重。

他示意小熙伸出手,孩子毫无反应。

在父母轻声催促下,他才极其缓慢地、不情愿地把手腕放在脉枕上。

林远志仔细诊察:舌质暗红,舌苔很少,近乎光剥;脉象弦细,如同按在紧绷的细线上。这是典型的肝郁阴伤之象。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也与情志活动密切相关。”林远志缓缓开口,对家长解释,“孩子心思敏感,长期处于被否定、被压抑的环境中,情志不舒,导致肝气郁结。肝郁日久,会耗伤肝阴心血。肝开窍于目,心主神明,阴血不足,心神失养,所以会出现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情感淡漠这些表现。治疗上,当前应以疏肝解郁、柔肝养血为主,兼以健脾开胃,先把他的‘气’顺过来,把胃口打开。”

他提笔开具处方:“先用柴胡、枳实疏肝理气解郁;白芍、当归柔肝养血;茯苓、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麦芽开胃消食。先吃七剂看看,关键是你们家长要彻底改变对待他的方式。药只是辅助,心的疏导更重要。”

家长拿着药方,千恩万谢地带着依旧沉默的孩子离开了。

诊室安静下来,封总忍不住问:“师兄,这儿童忧郁症,真有办法治吗?感觉比身体上的病难治多了。”

林远志叹了口气,眉头微锁:“确实非常棘手。情志问题往往与先天体质、后天养育环境纠缠在一起。我也没有十足把握,只能从‘肝郁’这个基本病机入手尝试。小儿肝常有余,易受情志所伤。长期压抑,肝气不舒,郁而化火,耗伤阴液,导致心神失养。疏肝解郁、滋阴养血是正治之法。但最终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环境的改善和时间的积累。”

下午,牛大力准时来复诊了。

与往常咋咋呼呼不同,他这次安静了许多,脸上带着一种难以掩饰的、发自内心的笑意。

“林医生,我又来了。”他坐下,主动伸出手腕,“这周感觉不错,身上松快,胃口也好。就是……老毛病还是那样。您看看脉象怎么样?用不用调方?”

林远志仔细为他诊脉,发现原本弦紧有力的脉象变得和缓了一些,黄腻的舌苔也明显变薄变淡。

这说明药已中病,体内湿热大减,气机渐通。

“脉象有好转,舌苔也干净多了。”林远志点点头,“说明方药对证。既然方向对了,效果也在积累,就不需要频繁换方。原方继续服用,巩固疗效,静待其变。”

“好!听您的!”牛大力痛快地答应,脸上笑意更浓了。

他这次没有多问,也没有丝毫质疑,拿了药方就高高兴兴地去抓药了。

看着牛大力离开的背影,封总若有所思地说:“师兄,发现没?牛大力这次态度特别好,特别配合。跟他第一次来那种挑衅、怀疑的样子完全不一样了。看来吃药肯定是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了。我关注过他以前的视频,要是他觉得没效果的医生,根本不会去复诊,就算去也是去找茬的。”

林远志笑了笑:“嗯,病人身体的感受和最客观,他愿意坚持来,就是最好的反馈。”

傍晚下班,林远志和封总来到二楼的员工食堂吃晚饭。萧宣也在,她给林远志盛了碗汤,看似随意地提起:

“远志,最近有不少人通过各种关系打听,问你能不能提供上门出诊服务。有些是行动不便的老人,有些是……比较注重隐私的特殊客户。你觉得呢?现在医馆运营稳定了,是不是可以考虑把出诊业务开展起来?比如利用晚上的一些时间?”

“出诊?”林远志扒了口饭,摇摇头,“现在每天坐诊都快忙不过来了,晚上还得看书学习整理病案,哪还有时间和精力出诊?”

封总在一旁插嘴吐槽:“萧掌柜,你这是要把我师兄最后一点剩余价值也榨干啊?白天坐诊,晚上出诊,那不得累趴下!”

萧宣白了封总一眼,对林远志认真地说:“我知道你忙。但出诊面对的病人群体不一样,是更高端的客户,诊金可以设置得更高,这不仅是经济收益,更是拓展人脉、提升医馆品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很多名医都有出诊业务。你不必天天去,可以一周安排一两个晚上,选择性接诊。就当是一种不同的体验和挑战?先试试看,如果觉得太累或者不适应,再停掉也不迟。”

林远志停下筷子,思考着萧宣的话。

他明白萧宣是从经营和发展的角度考虑,也有一定的道理。

接触不同的病例和环境,或许对医术提升也有帮助。

看着萧宣期待的眼神,他最终点了点头:“好吧,那就先试试看。你来安排吧,一周最多一次,时间不能太晚。”

萧宣脸上立刻露出了笑容:“好!你放心,我会筛选好病例,安排好车辆和行程,绝对不影响你休息。那就从这周开始?我正好有一个合适的预约。”

林远志有些意外于萧宣的效率,但既然答应了,便也爽快地说:“行,你安排吧。”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