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这难道不是上天的安排吗?(1/2)
龙兴医馆的“擂台赛”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本就波澜四起的湖面,当晚便在互联网上掀起了滔天巨浪。
人气主播们现场剪辑的视频片段获得了惊人的播放量。
支持派、质疑派、中立看戏派在网上吵得不可开交。
与此同时,另一股流量悄然兴起——大量自称曾接受过林远志治疗的“病患”开始发布视频。
其中大部分是支持者,手持挂号单或带有签名的处方签佐证,讲述自己原来有什么症状,如何被林远志治愈。
“我在广南排了通宵的队才挂上林医生的号,三副药下去,多年的老胃病就好了七七八八……”
“我儿子的过敏性鼻炎,跑了多少医院没效果,林医生开了七天的药,现在孩子舒服多了……”
当然,也有不同的声音。
少数人表示“治疗后有改善但没根治”或“效果不明显”。
最引发争议的,是一小部分来自广南的网友,他们发出强烈抗议:
“我们当初花了大力气、大价钱才拍到林医生的号,治疗刚见效,需要复诊调整方子,他人跑去燕京了!这叫什么事?把我们这些老病人丢在半路上!林医生,你快回来!”
网友热门回复:【林远志在广南的行医执照都被禁止了,就算回去也不能给人看病,你们就别等了。】
很多网友都表示,确实对那些花了大价钱挂号的病人不公平。
这种“断诊”的抱怨,引发了不少异地求医者的共鸣,也给林远志的声誉带来了一些微妙的负面影响。
网络上的舆论风暴,林远志在回到四合院后,偶尔瞥见的手机推送,大致了解了轮廓。
他并未过多关注,但空气中弥漫的无形压力,让他清晰地感受到,自己就像风暴眼,看似平静,周围却已是狂风暴雨。
————
龙兴医馆燕京朝阳区分馆。
孙德胜的办公室里,一场隐秘的操作正在夜幕下进行。
他指派的那位在挑战现场露过面的女经理,正按照名单,逐一拨打那四名病人的电话。
她的说辞经过精心打磨,并未表明龙兴医馆的身份,而是以“某医药调研公司”的名义,声称要进行一项“患者用药体验与媒体影响力”的匿名调查,并愿意支付一笔可观的“误工费”和“保密费”,条件是要求他们“配合演出”——即暂时不要服用林远志开的药,并在三天后的回访中,都统一口径表示“没有明显变化”。
电话那头,反应各异。
第一位,耳周湿疹的张元春,接到电话后沉默良久,然后沙哑着嗓子说:“大姐,我这痒得钻心,好不容易有个盼头,你这钱……我挣不了。”
说完便挂了电话。
第二位,东北大姐张涵颖,没等女经理说完,火辣的性格就爆了:“滚犊子!哪儿来的骗子!想坑老娘?林医生开的方子我这就去抓药!再打来我报警了!”
电话里传来忙音。
第三位,低烧的女大学生许某,怯生生地表示:“对不起……我觉得林医生说的很有道理,我想试试……谢谢您的好意。”随即挂断。
女经理的脸色越来越难看,直到拨通第四位,持续打嗝的郭海明的电话。
郭海明在听完成交条件和那笔“丰厚”的报酬后,明显犹豫了。
他最近生意不顺,正缺钱。在女经理再三保证“绝对安全”、“只是走个过场”、“对你身体没任何影响”后,他最终压低声音:“……微信聊。”
双方加了微信,女经理立刻转去一千元定金,附言栏写着“健康费”,并详细交代了后续“演戏”的细节。
郭海明收了钱,回了一个“好”字。
————————
翌日,林远志受邀参加第34届地坛中医药健康文化节。
叶沁雨亲自开车来接,同行的还有两名神情冷峻的保镖。
昨日收到印有燕京中医药协会公章的精美邀请函,林远志对“文化节”这个概念产生了兴趣,想亲眼看看在当下,这类传统活动还有多少民众参与,故而决定出席。
车子驶入地坛公园,现场的热闹程度超出林远志的预料。古树参天,红墙黄瓦间,摆满了各式摊位。
有售卖中药香囊、药枕、艾条的,有现场演示推拿、针灸、拔罐的,还有熬制凉茶、展示药材的,有教群众练习五禽戏和太极拳的……
游客中,既有白发苍苍、对中医药深信不疑的老人,也有充满好奇、拿着手机四处拍摄的外国面孔,更多的是携家带口来体验传统文化的普通市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