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冬虫夏草VS金蝉花(2/2)
林远志点点头,一边为他号脉,一边说:
“慢性病的调理,就像文火慢炖,急不得。精神和体力的改善是正气渐复的好兆头,血压的初步下降也说明药力开始作用于肝肾。既然方证相符,就不要轻易变动。”
他沉吟片刻,道:
“在原方的基础上,再加一味药:冬虫夏草。将它烘干后研成细粉,装入胶囊,每日随汤药服用即可。”
“冬虫夏草?”叶弘微微挑眉,“这味药我知道,名贵补品嘛。以前家里也买过一些炖汤喝,好像……也没什么特别的感觉。林医生,这药主要是管什么的?”
林远志耐心解释:“叶老,很多人对冬虫夏草有误解,以为它是万能补药。
其实在中医看来,它的药性很有特点。
《本草纲目拾遗》记载,它‘功与人参同,能治诸虚百损’,但其独特在于‘阴阳双补’——夏季生成的草体部分性偏凉,补肺阴;冬季的虫体部分性偏温,补肾阳。
它尤其擅长治疗‘肺痨’、‘肾痨’这类属于‘虚损’范畴的慢性消耗性疾病。
对于一般的阴虚或阳虚,用专门的补阴或补阳药效果更佳,冬虫夏草反而显得‘平淡’,平时不怎么会用到。
您这慢性肾炎,病程迁延,本质是肾气亏虚,渐成‘虚劳’,正属于‘肾痨’范畴,用冬虫夏草阴阳并补,平补固涩,最为对症。”
叶弘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对症下药,这学问深了!”
一旁的叶楷立刻接话:“爸,您放心,冬虫夏草我马上安排人去找最好的,制成胶囊,方便您服用。”
林远志趁此机会,低声向何玉金讲解叶老的病情、辨证思路以及上次所开方剂的君臣佐使原理。
何玉金赶紧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认真地记录着。
她记完,抬起头,提出一个很实际的问题:
“师傅,如果……如果有的病人经济条件不好,用不起冬虫夏草,那该怎么办?”
林远志赞许地看了她一眼,能想到这一层,说明她开始有了临床思维。
病人吃不起,这是很现实的问题。
“问得好。如果条件受限,可以用紫河车(胎盘)来代替,它也有补肾益精、益气养血的作用,价格相对低廉些。之前我给叶老就开了紫河车磨粉做成胶囊。”
何玉金皱眉:“可紫河车现在也不好买啊,而且很多人……对于人体组织,可能心理上可能接受不了。”
“嗯,”林远志点头,“如果紫河车也不行,还有一个更经济、但知道的人不多的选择——金蝉花。”
“金蝉花?”这次连叶弘都产生了兴趣,“这东西我有点印象!早年我在南方工作时,在山里见当地老乡采过,说是能当药材卖钱……这东西能代替冬虫夏草?”
“是的。”林远志肯定道,“金蝉花是蝉的幼虫在羽化前被虫草菌感染寄生后形成的菌核,和冬虫夏草一样,属于‘虫生真菌’,药性有相似之处,都能补益肺肾。
它的价格比冬虫夏草便宜非常多。只不过……
或许是因为它太便宜,若广泛宣传其功效,可能会影响某些名贵药材的价格和市场,所以药商们从不主动推广,以至于知道并能正确运用它的医生也不多。”
叶弘听罢,摇头叹息:
“原来如此……这里面的门道好多啊,真是长见识了。看来我这病,还真得指望林医生你了!”
复诊完毕,林远志和何玉金告辞离开。
叶楷因要与叶弘谈些家事,未能同行,安排司机送他们回市区。
回程的车上,何玉金依然沉浸在刚才的诊疗过程中,显得十分兴奋,问题一个接一个:
“师傅,您真厉害!连叶老这样大人物的慢性病都敢接手,而且说得头头是道。一般人听到‘慢性肾炎’还是‘老人’,可能心里就先打退堂鼓了。”
林远志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街景,说:
“治病救人,不分身份,只论病情。
慢性病之所以难治,不仅在于病机复杂、病程绵长,更在于病人容易因短期内看不到显著效果而失去信心,放弃治疗。
所以,作为医生,除了要辨证准确、用药精当之外,更要善于与病人沟通,建立信任,让他们明白‘慢病需缓图’的道理,只要方向对,坚持服药过程中又没有出现明显不适,就要有信心坚持下去。
指望几剂药就治愈沉疴,那是痴人说梦。”
何玉金若有所思地点头:“我明白了。给病人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有时候比药物本身还重要。这也是医患沟通的关键一环。”
林远志微微颔首,对徒弟的悟性表示认可。
车子驶入繁华的市区,摩天大楼的玻璃幕墙反射着午后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