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激荡1977:我的奔腾年代 > 第30章 技术野望

第30章 技术野望(2/2)

目录

他修改了电路设计,优化了部分元器件参数,使其更容易采购和替换,形成了最终版的电路图。

他找到校办工厂的领导,洽谈长期合作,批量加工外壳和部分非标零件。

他编写了详细的生产工艺文件和质检标准,培训吴建国和几名新招聘的工人。

他让赵大军在东北和南方同时加大元器件采购力度,建立稳定的供应链。

同时,销售渠道的开拓也在进行。他没有选择自己摆摊零售,那样效率太低。他采取了批发模式:

一方面,将收音机批发给胡老板等熟悉的倒爷,利用他们现有的销售网络快速铺货。

另一方面,他亲自出马,带着样品,拜访了杭州、上海、宁波等地的百货公司、五金交电商店,以“求是电子”的名义洽谈代销业务。他突出强调产品性能优异、质量可靠(有大学生技术背景背书),并提供售后维修服务,这对国营商店很有吸引力。

一些商店的采购人员试听了收音机后,对其性能感到惊讶,再对比价格,纷纷表示有兴趣试销。

订单开始像雪片一样飞来。

“求是电子”后院的小作坊开始满负荷运转。王钦又租下了相邻的一间房子作为生产车间,雇用了十来个工人,实行简单的流水线作业。

他负责核心技术把控和总体管理,吴建国负责生产,另一个员工负责采购和仓储,陈海洋偶尔过来帮忙联系运输和应付外部关系。

一个小小的收音机组装厂,初具雏形。

第一批两百台收音机很快生产出来,投放市场后,凭借优异的性价比和“大学生制造”的口碑,一炮而红,很快销售一空。

回笼的资金再次投入扩大生产。

王钦的事业,迎来了一个爆发式的增长期。

他每天忙得脚不沾地,上课、实验室、车间、跑客户……时间被压缩到了极致,但他却甘之如饴,享受着创造和征服的快感。

然而,就在“求是”收音机卖得如火如荼的时候,麻烦也开始悄然临近。

一天,吴建国慌慌张张地跑来找他:“钦哥,不好了!工商局的人来了!”

王钦心里咯噔一下。该来的,终于还是来了。

无证经营,私自组装销售电子产品,在这个年代,是可大可小的罪名。

他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服,平静地向外走去。

他知道,真正的考验,刚刚开始。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