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激荡1977:我的奔腾年代 > 第49章 风口浪尖

第49章 风口浪尖(2/2)

目录

首先发难的是元器件采购。进口渠道收紧,cpU、芯片组等核心元件的价格一路疯涨,还常常断货。王钦不得不派出几路人马,像特务一样常驻香港和上海,四处搜寻货源,生产成本陡然攀升。

紧接着,真正的对手露出了獠牙。一家背景深厚的国有大厂推出了同类主板,凭借其强大的品牌和渠道,迅速卷走大量订单。对方甚至在媒体上含沙射影,指责华创这类民营企业“工艺粗糙”、“质量不稳”。

华创的增长势头明显放缓,甚至开始有客户退货。王钦感受到了刺骨的寒意。他明白,在质量和品牌的光环不及对手时,必须剑走偏锋。

他迅速调整策略,展开差异化竞争:

服务致胜:组建快速反应的技术支持团队,提供国企不屑或迟缓的上门调试与维修,用贴心服务留住客户。

灵活定制:开放主板接口,允许客户根据需要进行功能定制,以柔克刚。

农村包围城市:暂时放弃在一线城市与国企硬碰硬,转而深耕二三线城市,以及学校、科研院所等特定市场。

这套组合拳勉强稳住了阵脚,但王钦心里清楚,这终非长久之计。企业的根基,最终还是在于过硬的技术和质量。他更加疯狂地扎进实验室,几乎以厂为家,与工程师们一起啃着一个个技术硬骨头,苦苦提升着“华创一号”的良品率。

就在他与技术难题鏖战正酣时,一位意想不到的访客不期而至。

来的正是那位新加坡华裔商人。他此行并非投资,而是带来了一个合作提议:他希望代理“华创一号”主板,在东南亚市场销售!

“王先生,你的主板相比台湾、韩国的产品尚有差距,但价格优势极其明显!东南亚市场方兴未艾,对价格非常敏感,你的产品大有可为!”商人坦诚地分析道。

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王钦大喜过望!这不仅能为过剩的产能找到出口,更能带来宝贵的外汇收入和国际市场的练兵机会。他毫不犹豫地抓住了这根橄榄枝,并亲自督战,严格把控出口产品的质量。

就这样,华创主板犹如一艘承载着无数梦想与希望的巨轮,第一次勇敢地跨越重洋,驶向那片更为广阔的世界舞台。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王钦如同一位孤独的舵手,感受着政策暖流与市场寒潮的激烈碰撞。

他深知,在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唯有持续创新,不断磨砺自身的内功,才能在这波谲云诡的大变局中立于不败之地。他的目光,早已穿越眼前那场惨烈的订单争夺战,投向了更为核心、也更为艰险的远方——芯片级的设计,以及更深层次的技术创新。

那条路,充满了荆棘与挑战,就像一条蜿蜒曲折的山路,让人望而生畏。然而,在这条道路的尽头,却闪烁着足以令人沉醉的光芒,那是科技的光辉,是创新的魅力,也是王钦心中永远不灭的梦想之火。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