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交流赛(1/2)
浩然书院的山门是两尊巨大的石砚,砚池中盛满了墨绿色的泉水,水面漂浮着几片莲叶状的玉片——这是书院特有的“验心镜”,能映照出入门者的杂念。阿木和秦轩踏上石阶时,玉片突然泛起金光,将两人的影子映在水面,影中没有刀光剑影,只有两道并肩而立的青色身影。
“心无大恶,可入外门。”守山的老修士捋着胡须,递给他们两块刻着编号的木牌,“外门弟子居‘养性轩’,每日卯时早课,酉时晚课,不得无故缺席。”
穿过刻满典籍的碑林,养性轩的轮廓渐渐清晰。这是一片整齐的院落,每个小院门口都挂着弟子的姓名木牌。阿木和秦轩被分到了相邻的两座小院,院中的石桌上已摆好了崭新的文房四宝和两套《浩然正气经》。
“第一堂课是‘抄经’。”秦轩翻看着院墙上贴着的课表,指尖划过“卯时三刻,明心堂”几个字,“据说要抄足百遍《浩然正气经》,才能引动体内的正气。”
阿木却对院角那棵半枯的槐树来了兴趣。他指尖的木灵之气悄然探入,发现这树并非真的枯萎,而是被浓郁的浩然正气压制,导致生机内敛。他试着注入一丝温和的木灵之气,槐树的枝头竟抽出了半寸新芽。
“看来在这里,连草木都要讲‘规矩’。”阿木笑了笑,将金色长剑挂在墙上,剑鞘与周围的书卷气息意外地和谐。
卯时三刻,明心堂已坐满了新入门的外门弟子。讲经的是位姓周的中年儒士,他并未直接讲解经文,而是取出一块墨锭,在砚台上缓缓研磨:“浩然正气,不在字里行间,而在研磨时的静心,落笔时的笃定。”
墨香在堂内弥漫,周先生的声音如同春风拂过湖面,带着奇异的安抚力量。阿木握着毛笔,起初还有些生疏,写坏了好几张纸,但渐渐地,他沉入其中,笔尖的走势竟与练剑时的轨迹隐隐相合——原来抄经与练剑,竟有几分异曲同工之妙,都讲究“意在笔先”“气沉丹田”。
秦轩的进度更快。他的玄龟吐息诀本就讲究平和,抄经时气息沉稳,笔下的字迹虽不算俊秀,却透着股扎实的力道,连周先生都忍不住多赞了一句:“秦姓弟子,笔力稳健,颇有古意。”
三个月的外门生活平淡却充实。每日的抄经、讲学、体能修炼(书院要求外门弟子每日晨跑十里,美其名曰“养气”)填满了所有时间。阿木的木灵之气在浩然正气的调和下,少了几分锋芒,多了几分圆融;秦轩的玄龟吐息诀则与经文产生共鸣,丹田内的金丹愈发凝实,隐隐有突破筑基期五层的迹象。
他们也渐渐摸清了书院的规矩。外门弟子每月可领取十块下品灵石和一卷基础典籍,若想获得更好的资源,需通过“月试”——考核内容包括经文背诵、正气运用、法器操控,排名前二十者可进入内门区域借阅高阶典籍。
第一次月试,阿木凭借“以气御木”的本事,用浩然正气催动院角的槐树,在考核的“阵法推演”环节布下简易的防御阵,惊得负责考核的长老连连点头;秦轩则在“法器操控”中,用玄龟甲碎片完美复刻了考官的“文心笔”轨迹,拿下了该项目的头名。
两人双双进入月试前二十,获得了进入内门藏书阁一层的资格。当他们穿过刻着“学海无涯”的拱门,看到书架上密密麻麻的典籍时,都忍不住屏住了呼吸——这里不仅有东域的修炼心得,还有不少关于南荒的秘闻,甚至有一卷《五毒教历代教主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