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中秋节前(1/2)
晚上下班回去,李青华已经快把饭菜做好了,煮米饭的时候,还发消息问了赵夏,糙米饭怎么配。
“也不能成天享受赵老师的厨艺不是,我自己也要有所成长。”李青华端着最后一道菜出来,笑着对刚从楼顶给植物浇完水下来的赵老师说。
番茄炒蛋(少油版)、金针菇河虾炖豆腐、豆角丝炒肉,都算是比较清淡减脂的菜。
“放心,豆角我怕自己没煮熟,焯水了好一会儿。”
李青华每道菜都吃了几口,心里暗道,“果然没油就是不好吃,不过也可能是自己厨艺一般。”
“嗯,还不错。”
赵夏给足鼓励,对一个想学习做菜的人,鼓励是最好的教学。只要不抗拒做菜,做着做着就能做好了。毕竟李青华又不是没有味觉,不知道菜到底好不好吃。
两人在饭桌上聊天,蓝牙音响里放着轻柔的轻音乐。虽然他俩都喜欢听摇滚,但吃饭听摇滚怕消化不良,他俩还要聊天,最后还是选择了轻音乐。
“我今天给赵小余,就是之前我跟你说过的学生,申请了那个助学补助金,按他家里的情况,可能申请不了最高档,他爸还在,只是不管孩子,也不赡养老人,没办法,应该可以申请到一千五。”
赵夏其实是有点开心的,觉得自己总算是真正地帮助到困难学生了,忍不住跟李青华分享了自己的喜悦。
“那很好啊,一千五,对他和他奶奶来说,可能也要一两个月才能赚得到。”
赵夏有跟他说过,赵小余奶奶平时种菜去卖赚点钱,有什么活动就会想办法去摆个摊,卖点力所能及做的食物。一个看起来七八十的老人和一个刚上初一的小孩,能有什么好渠道赚钱啊?都是辛苦钱。
李青华最近老是去菜市场,也算是初步了解当地的菜价和地方行情。这边村里,基本上每家每户都会种点菜,蔬菜的需求量真的不大,卖价也不高。
镇中心那边需求量大点,菜价也好点,但离这边又比较远,让一个老人天天奔波那么远去卖点自己种的菜也不太可能。除去成本要赚到一千五,确实是要一两个月的,可能都不止这个时间。
“嗯,对的。”赵夏沉默了一会,想起放假的事,又问了句,“这周五就是中秋了,你需要回家吗?”
“不回,我国庆过完再回去了。”
“那你留在这跟我一起过中秋?”赵夏再次确认。
“对,就留在这过了。”
李青华好奇,“这边中秋有什么活动吗?”
“徐来河沿河边有猜灯谜,制作灯笼,放荷灯的活动,这边山多,中秋节还是元宵节,都不允许放孔明灯。不过大部分人还是会优先和家人聚在一起,在家赏月,祭月。”
“那今年我们一起赏月。”
李青华对任何节日,都没有什么感觉,说是中秋团圆夜,但他每年也都只在父母家露面一两个小时,就会回自己独居的公寓那边了。
就连春节,他也是这样的,大年三十露面,和家人吃个年夜饭,吃完就走了。在家休息六天,正月初七又上班了。如此往复,所以这十几年来,他对任何节日其实都没有什么参与感,也没有期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