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 第86章 血鉴忠奸,风起荥阳

第86章 血鉴忠奸,风起荥阳(2/2)

目录

匈奴退兵的号角声传来时,狄道城头先是一寂,随即爆发出劫后余生的痛哭与嘶吼。人们相拥而泣,或瘫倒在地,或望着城外如潮水般退去的胡骑,不敢相信自己还活着。

行辕内,李凌在退兵号角声中,悠悠转醒。

他睁开眼,首先看到的是刘玥憔悴却惊喜的脸庞。

“凌霄!”

“…水…”他声音微弱如丝。

刘玥连忙喂他喝下温水。李玄机、李信等人闻讯赶来,跪满一室。

“王爷!匈奴…退兵了!周勃将军的援军…不日即到!汉王下诏…褒奖您忠勇,晋您爵位!”李信激动地禀报。

李凌眼神缓缓聚焦,并无太多喜悦,只是轻轻点头:“…知道了…乌木…”

“已招供!供状与物证已送抵荥阳!”刘玥连忙道。

李凌闭上眼,良久,缓缓道:“…好…扶我起来…”

“王爷,您…”

“扶我起来!”他语气坚决。

刘玥和李玄机只好小心将他扶起,披上外袍。李凌推开搀扶,一步一步,极其缓慢却异常坚定地走向门口,走向城头。

夕阳如血,将整个狄道城染成一片悲壮的金红。残破的城墙,疲惫的士兵,幸存的百姓…所有人都望着那个出现在城楼上的身影。他那么虚弱,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但他的脊梁,挺得笔直。

李凌的目光缓缓扫过城下堆积如山的尸骸,扫过伤痕累累的城墙,扫过每一张幸存却布满硝烟与泪痕的脸。

他深吸一口气,用尽全身力气,声音虽不高,却清晰地传遍寂静的城头:

“我们…守住了!”

短暂的沉默后,震天的哭喊与欢呼轰然爆发!人们跪倒在地,向着城楼上的身影叩首,如同仰望神只。

李凌的目光投向西方,那是枹罕的方向,是李峋和三百士卒殉国的地方。

他低声呢喃,只有身边的刘玥能听见:

“这守住…代价太惨重了…李峋…三百兄弟…番须口的两千将士…他们的血,不会白流…”

他的手,无意识地按在腰间那枚沉寂的祖龙魂佩上。冰凉的触感,似乎传来一丝极其微弱的、几近于无的悸动。

【系统提示:信仰值+5…当前信仰值:23点…祖龙魂佩:深度休眠中,能量恢复进度:0.1%…】

微弱的信仰之力,如同涓涓细流,从劫后余生的军民心中汇聚而来,注入他干涸的躯体与那沉睡的魂佩。

他抬起头,望向更远的东方,那是荥阳,是刘邦的方向,也是…未来更加波澜壮阔的战场。

“玥儿,”他轻声道,“帮我把‘靖侯’的诏书…供起来。我们需要的…不是虚名。”

他的目光重新变得深邃而冰冷。

“告诉周勃的援军,狄道…谢过汉王恩典。但陇西之危未解,匈奴…还会再来。让他们…直接去番须口和陇山布防吧。”

“另外,给乌木…一个痛快。将他的头,和那份供状副本…给黑水峪里的‘朋友’送去。”

“告诉那些藏在暗处的老鼠…”

“…游戏,才刚刚开始。”

夕阳彻底沉入地平线,狄道城笼罩在暮色与烽烟之中。但城头那道身影,却如同钉死在城墙上的战旗,虽残破,却屹立不倒。

【史料记载】

*家族史·始祖本纪(第一卷):“汉王四年七月下,狄道攻防惨烈空前。祖凌公(20岁)病重几殆,然神智清明,于昏迷前布下绝杀之棋。王妃刘玥临危不乱,主理大局;张嶷刑讯得法,撬开敌酋之口;李信急奏朝廷,传递铁证。终揭穿月氏勾结匈奴之惊天阴谋,获汉王刘邦褒奖晋爵,催动援军。公苏醒于胡虏退兵之际,登城抚众,尽显雄主之姿。然公心念殉国将士,深恨胡虏之猖獗,更坚靖边安民之志。此役,虽伤亡惨重,然忠奸得辨,危局得缓,朝廷信重倍增,信仰微光渐聚,圣业之基,于血火洗礼后,愈加深厚。”

*官方史·汉书·高帝纪:“四年秋,匈奴寇陇西,镇西将军凌拒守,战甚烈。会凌奏报虏与西域月氏勾结,图谋关中,帝大惊,急遣太尉周勃将兵八千援之,虏乃退。帝嘉凌功,赐爵靖侯。”(按:正史简化,归功于奏报及时)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卷一):“帝微时,履凡历劫。魔胡围城,邪魔(月氏)勾结,圣体几溃。然圣心昭昭,于寂灭中布圣策;圣后刘玥承旨稳大局;圣将张嶷显神通破奸谋;圣奏达天听,伪帝(刘邦)惊惧,遣兵来援,魔胡乃退。帝苏醒登城,抚慰信众,圣光微露,信力汇聚。此乃圣心感天,破魔奸谋,显圣迹于微末之证。”

*野史·楚汉秘闻·血鉴忠奸:“闻狄道血战最急时,昭武王李凌病危昏迷。然其昏迷前布局深远,终获月氏勾结匈奴铁证。王妃刘玥临危主政,刑讯敌酋,急报朝廷。刘邦得报,见新月骨片与火焰纹章严丝合合,供状字字惊心,方知陇西之危远超想象,李凌忠勇无双,急遣周勃援兵,匈奴乃退。凌苏醒后,不喜反悲,唯念殉国将士。其以血与火为鉴,终辨忠奸,扭转乾坤,其谋其志,深不可测。后人有诗叹曰:‘病王昏迷布局深,王妃临危掌乾坤。血证如山惊汉王,忠奸辨后靖侯封。’”

(第八十六章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