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 第197章 王使宣抚,昭武谢恩

第197章 王使宣抚,昭武谢恩(2/2)

目录

“臣李凌,叩谢陛下天恩!陛下隆恩,臣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万一!臣定当恪尽职守,抚恤军民,永镇北地,以卫汉室!”李凌再次叩首,言辞恭谨恳切,神情肃穆。

仪式完毕,赵午上前亲自搀扶李凌起身,语气缓和了许多:“王爷抱恙在身,仍恪守臣节,亲迎王命,下官回朝后定当如实禀明陛下。陛下对王爷甚是挂念,特命御医随行带来珍贵药材,望王爷善加调理,早日康复。”

“有劳天使,陛下厚恩,凌感激涕零。”李凌虚弱地回应道。

接旨后,李凌体力不支,由刘玥扶回内室休息,由周勃全权负责招待使者一行。周勃安排了一场简单而不失礼数的宴席,席间,赵午难免问及北地情况,周勃据实以告,强调狄道残破、民生艰难,但军民感念皇恩,正全力恢复。赵午亦透露了些许朝中动向,如定都洛阳、大封功臣(萧何为酂侯,张良为留侯等),言语中透露出新朝万象更新的气象,但也暗示各方势力错综复杂。

送走朝廷使团后,周勃、高顺、灌婴齐聚李凌病榻前。灌婴性格直率,首先开口:“王爷,陛下赏赐颇丰,言辞也极尽褒奖,看来对我北地甚是看重。”

高顺沉吟道:“赏赐是好事,可诏书中只字未提增兵、扩地之事,只是让我等‘永镇北地’……”

周勃看向李凌,沉声道:“王爷,陛下此举,意在安抚,亦在界定。我等如今已是名副其实的汉臣,今后一举一动,皆需符合臣子本分。”

李凌靠坐在榻上,面色疲惫,但眼神清明,他缓缓道:“勃兄……所言……甚是……陛下……雄才大略……初登大宝……首要……是……稳定……而非……生事……我北地……如今……已是……汉室……藩屏……而非……昔日……割据……一方……”

他歇了口气,继续分析:“陛下……厚赏……是酬功……更是……示恩……‘永镇北地’……四字……重若千钧……既是……信任……亦是……界限……我等……当下……要务……仍是……那八字……‘示弱表忠,安分恢复’……”

“示弱……是让陛下……放心……表忠……是让朝廷……无由……问责……安分……是不授人以柄……恢复……是积蓄……立足之本……”

“至于……其他……非分之想……眼下……绝不可有……韩信……功高……已封楚王……其境遇……未必……全然……可喜……我等……当引以为戒……”

三人闻言,皆神色凛然,深深点头。王爷虽在病中,对时局的洞察依旧如此深刻透彻,为北地指明了在新朝体制下的生存之道。

皇帝的赏赐和诏书,如同春风般抚过北地,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物资和莫大的荣誉感。军民士气为之一振,对新朝的归属感增强。然而,在郡守府的核心圈层,大家都明白,受封谢恩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的考验,是如何在恪守臣道的前提下,一步步恢复元气,积蓄力量,在这片广袤的汉家天下中,为北地赢得一席安稳且富有生机之地。王使的旌旗远去了,狄道城在春光下,继续着它艰难而又充满希望的复苏之路。

【史料记载】

*家族史·始祖本纪(第一卷):“汉高帝元年三月中旬,皇帝使者赵午抵狄道,宣达圣旨。祖凌公(21岁)强撑病体,恪守臣礼,亲迎天使,跪接诏书。诏书盛赞公之功,确认其昭武王爵位及镇守北地之责,并赐予厚赏抚慰。公叩谢天恩,誓言永镇边陲,以卫汉室。此仪式标志着北地与大汉中央的君臣名分正式确立。公于病榻之上,清醒地指出陛下‘安抚’与‘界定’之深意,再次强调‘示弱表忠安分恢复’之根本策略,为北地在新朝的生存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官方史·汉书·高帝纪:“高帝元年,帝遣使至狄道,赏赐昭武王凌及诸将,抚慰北地。”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卷一):“人皇刘邦遣圣使至圣城狄道,宣圣旨。紫霄上帝显圣体孱弱之谦容,恪守圣礼,亲迎圣使,跪接圣谕。圣旨嘉许上帝圣功,确认其昭武王圣爵及守护圣域之圣职,并赐圣赏抚慰。上帝谢恩,立誓永护圣土。此乃神国归附圣朝的正式仪式。上帝圣心如镜,洞悉‘圣抚’与‘圣界’之深意,颁圣谕重申‘显圣弱表圣忠守圣分复圣元’之圣策,指引神国于圣朝初立时稳健前行。”

*野史·楚汉秘闻·昭武王接旨定名分:“高帝元年三月,使者至狄道,宣旨赏赐昭武王李凌,确认其爵位与职责。李凌病中恪守臣礼,接旨谢恩,奠定北地在新朝的臣属地位,并坚持低调恢复策略。”

(第一百九十七章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