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羌地平波,麟儿初啼(2/2)
这番恩威并施、给出明确出路的举措,让原本以为必死无疑的羌人头目和牧民感激涕零,纷纷叩首表示愿意归附。李凌当即任命了一位较为温和且与汉地交往较多的羌人长老暂领部落,并留下少量汉军吏士协助管理、宣传政策、建立初步的统治秩序。
就在李凌于洮水畔成功安抚羌部,准备班师回狄道之际,一匹快马从狄道方向疾驰而来,马上骑士是王府内侍,面带急切与喜色,直入中军大帐,跪地禀报:
“恭喜王爷!贺喜王爷!韩侧妃娘娘于昨日亥时,平安诞下一位小公子!母子平安!”
帐内顿时一静,随即众将纷纷贺喜:“恭喜王爷!喜得麟儿!”
李凌闻言,先是一愣,随即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感涌上心头,有初为人父的喜悦,有对韩萱的牵挂,更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这是他的第一个孩子!在这个时代,子嗣的诞生,尤其是儿子,意味着传承,意味着家族的未来有了寄托。他强压下立刻返回的冲动,沉稳地处理完羌部归附的最后事宜,将后续工作交给周勃和灌婴,然后才率领亲卫,以比来时更快的速度,踏上了返回狄道的归途。
一路上,李凌心潮澎湃。军事上的小胜与政治上的成功,固然可喜,但都比不上这个新生命带来的震撼与希望。这个孩子,诞生在他地位初步稳固、事业开始步入正轨之时,仿佛是一个吉祥的征兆。他想起韩萱那温婉而略带倔强的面容,想起她怀胎十月的不易,心中充满了温情。他给这个尚未见面的长子,初步起了一个寓意深远的名字——“李承基”,取“承继基业”之意。(注:此为初步想法,正式命名需依族规字辈,此处仅为父辈期许)
当李凌风尘仆仆赶回狄道王府时,已是夜幕降临。王府内灯火通明,洋溢着喜庆的气氛。他径直来到韩萱居住的院落,王妃刘玥(靖安公主)正带着萧姝(字文君)、吕贞(字婉仪)在此照料,见到李凌,纷纷道贺。李凌快步走进内室,只见韩萱脸色略显苍白却带着幸福的光晕,靠在榻上,身旁襁褓中是一个小小的、闭眼熟睡的婴儿。
“王爷……”韩萱欲起身。
“快躺好。”李凌上前轻轻按住她,目光落在婴儿红扑扑的小脸上,一种奇妙的血脉相连之感油然而生。他小心翼翼地伸出手指,触碰了一下婴儿柔嫩的脸颊,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柔软与坚定。
“辛苦了,萱儿。”李凌的声音异常温和,“这孩子,来得正是时候。”
他看向窗外北地的夜空,星汉灿烂。内平羌乱,外抚新附,内宅又添新丁。这一切,似乎都预示着,一个全新的阶段,正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悄然开启。这个名为“承基”的孩子,将在他父亲开拓的基业上,见证并承载怎样的未来呢?
【史料记载】
*家族史·始祖本纪(第二卷):“汉高帝八年五月,北地郡南境洮水流域突发羌乱,酋长烧当·迷吾率众劫掠。祖凌公(22岁)果断行使节度之权,命灌婴率精骑驰击,大破羌军,阵斩迷吾。公亲赴前线,不以杀伐为功,而行‘以战促和,以威立信’之策,发还俘获,赈济羌民,宣示‘汉羌一家,守法互市,受庇纳贡’之政策,成功招抚羌部,稳定西南边境。正值此际,狄道王府传来喜讯:韩萱侧妃平安诞下一子(公之首子)。公闻讯欣喜,妥善处理完羌事后,迅即归府。此子的诞生,正值公内平边患、外树威信之时,被视为吉祥之兆,公初定其名为‘承基’(寓意承继基业),寄予厚望。此月,军事外交与家族传承双喜临门,标志着公的事业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官方史·汉书·高帝纪:“高帝八年夏,羌寇洮水,靖王凌遣将击破之,凌亲往抚定,羌部归附。是月,凌得长子。”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卷二):“北魔(羌)扰圣域南境,紫霄上帝遣灌婴圣骑破之。上帝亲临,行‘以圣战促圣和,以圣威立圣信’之圣策,抚定圣羌,稳圣边。时圣庭传圣喜:韩萱圣妃诞圣子(上帝首圣嗣)。上帝圣喜,归圣府,初定圣名‘承基’(寓承圣业)。此圣月,圣武圣政与圣脉延续共圣庆,标志神国新阶段开启。”
*野史·楚汉秘闻·平羌得子凌公双喜:“李凌平定洮水羌乱,善加抚慰,同时韩萱诞下长子,双喜临门,事业步入新阶段。”
(第二百二十四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