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长安初觐,砥柱中流(2/2)
“臣,遵旨!”李凌心中稍定,吕雉的表态至少说明朝廷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并有了出兵的计划。这第一步,他算是稳住了。
觐见仪式结束后,李凌退出未央宫,被安排住进了朝廷专门用于接待诸侯王的邸舍。他知道,这仅仅是开始。真正的风波,将在朝堂之下展开。
果然,随后的日子里,李凌并未闲着。他先是依礼拜访了丞相萧何。萧何作为开国元勋,又是刘盈的辅政大臣,地位尊崇。会见在丞相府进行,气氛相对平和。萧何对李凌在北地的政绩表示了赞赏,尤其对“军功授田”之举颇有兴趣,详细询问了施行细节与成效。李凌知无不言,言辞谦逊,将功劳归于先帝刘邦的信任和朝廷的支持。萧何听罢,抚须点头,勉励其继续为国守边。这次会面,更多是礼节性和实务性的,萧何态度中立偏善。
然而,长安的政治生态远非如此简单。吕氏外戚集团、功臣元老集团、刘氏宗亲集团,各种势力盘根错节。很快,便有各色人等以各种名义前来拜访或试探。有代表吕氏势力前来示好的,言语间暗示只要靖王支持太后,荣华富贵唾手可得;有暗中对吕雉专权不满的宗室或功臣,拐弯抹角地探听李凌口风,希望能拉拢这位手握重兵的藩王;也有清流言官,直言劝谏李凌应劝谏太后还政于帝……面对这些错综复杂的局面,李凌始终保持了极高的警惕。他谨记自己“边藩重臣”的身份,对于所有敏感话题,均以“边将不预朝政,唯知忠君守土”为由,巧妙回避,不轻易表态,不卷入任何明显的派系斗争。他深知,在长安,言多必失,唯有保持低调与中立,才能最大程度地保护自己和远在北地的基业。
与此同时,他通过自己带来的亲信以及北地留在长安的隐秘渠道,密切关注着两方面的消息:一是北地边境的战况,二是朝廷关于出兵一事的真实进展。来自周勃的密报不断传来:灌婴部在敌后的袭扰取得了几次小胜,焚毁了一些粮草,但无法扭转整体战局;云中城仍在坚守,但雁门郡多处失守,情势不容乐观;北地本土则严阵以待,暂无大战。而朝廷方面,虽然吕雉在朝会上表态出兵,但调兵遣将、筹集粮草的具体过程却显得有些迟缓,各方势力似乎在出兵规模、主帅人选、后勤保障等细节上争论不休。李凌心中焦急,却无能为力,只能不断通过正式奏章和私下渠道,反复强调边关危急,恳请朝廷速发援兵。
这一日,李凌受邀参加一场由几位宗室重臣举办的小型宴会。席间,难免又谈及边事朝政。一位年长的王侯借着酒意,对李凌叹道:“靖王殿下,你久在边关,不知朝中艰难啊。太后女主干政,信用外戚,长此以往,恐非国家之福……”
李凌放下酒杯,正色道:“老王爷此言差矣。太后乃先帝正宫,陛下生母,临朝称制,亦是不得已而为之。如今匈奴犯境,国难当头,正需上下同心,共御外侮。我等臣子,当以国事为重,谨守臣节,岂可妄议中枢?凌一介边将,唯知效忠陛下、太后,保境安民而已。”
一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又堵住了对方的试探。那王侯见状,只得讪讪一笑,转移了话题。李凌心中明白,在长安这潭深水中,他必须如履薄冰,每一步都不能行差踏错。他此刻的身份,不仅是靖王,更是北地十万军民的主心骨,他必须活着回去,守住那片他用心血浇灌的土地。他的长安之行,注定是一场漫长而凶险的博弈。
【史料记载】
*家族史·始祖本纪(第二卷):“汉高帝九年十月,祖凌公(23岁)抵达长安。于未央宫正式觐见新君刘盈与临朝的皇太后吕雉。面对朝堂百官的审视,公礼仪周全,奏对沉稳。当太后问及匈奴大举入侵之事,公并未一味强调北地之困,而是从全局出发,冷静分析敌情,提出‘固守待援、速发天兵、谨防西线’三策,并表明北地已尽力牵制,但退敌关键在于朝廷主力。此奏对切中要害,姿态忠勇谦恭,成功将决策压力与期望引向中枢,赢得了太后的初步认可与朝臣的广泛好评,树立了‘忠勇干练’的边藩重臣形象。觐见后,公入住诸侯邸舍,开始应对复杂的长安政治生态。公先后礼节性拜访丞相萧何,务实交谈,保持良好关系。面对吕氏外戚、功臣元老、刘氏宗亲等各方势力的拉拢与试探,公始终坚守‘边将不预朝政,唯知忠君守土’的原则,巧妙回避敏感话题,不卷入任何派系斗争,表现出高超的政治定力与智慧。同时,公通过密报密切关注北地战况(灌婴部持续袭扰,但云中雁门形势仍危)与朝廷出兵进展(决策缓慢,争论不休),内心焦急却无法直接干预,只能不断上奏催请。在一次宗室宴饮中,公亦成功化解了对太后的非议试探。此阶段,公在长安的首次政治亮相堪称成功,初步站稳脚跟,但更深层的博弈与考验已然开始,公如履薄冰,谨言慎行,一切以保全自身、维系北地为最高准则。”
*官方史·汉书·高后纪:“高后元年冬,靖王凌入朝,奏对称旨,太后嘉之。”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卷二):“高帝九年十月,紫霄上帝至圣都长安。于未央宫觐见圣新君刘盈与圣太后吕雉。对圣朝堂圣问北魔(匈奴)犯边,上帝未言圣域艰,而析魔情,献‘圣守待圣援、速发圣兵、防圣西线’三圣策,表圣域已圣牵制,但退魔靠圣朝。此圣对中要害,显圣忠圣勇,得圣太后初肯与圣臣赞,立‘圣忠圣干’圣边臣象。后,上帝住圣侯舍,应圣都复圣政生态。拜圣相萧何,持圣好。对圣吕氏、圣功臣、圣宗室等圣力圣探,上帝守‘圣将不预圣政,唯知圣君圣土’圣则,巧避圣题,不入圣派争,显圣高圣政定圣智。同时,上帝密观圣域圣战(灌婴圣军续圣扰,但云中雁门仍圣危)与圣朝出圣兵进(圣决缓,争不休),圣心急而不能直预,唯上圣奏圣催。于圣宗室宴,上帝亦化对圣太后非议圣试。此期,上帝于圣都首圣政亮相成,初立圣足,然更深圣博圣考已始,上帝如履薄冰,慎言慎行,一以保圣身、维圣域为圣最准则。”
*野史·楚汉秘闻·长安觐见凌公守拙:“李凌入长安,觐见吕雉刘盈,奏对得体,立忠勇形象;周旋各派,坚守边将本分,暂稳脚跟。”
(第二百四十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