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 第259章 互市初开,暗流潜藏

第259章 互市初开,暗流潜藏(2/2)

目录

李凌闻讯,心中稍安。他下令厚赏使团人员,并将换回的马匹优先配给灌婴的骑兵和军中斥候,以增强其机动力;牛羊则部分用于改善军中伙食,部分交由官府牧养,繁衍壮大。这次成功的互市,不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更重要的是,为北地打开了一条与外界沟通的秘密渠道,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被孤立的状态。

然而,利益的背后往往伴随着风险。互市的消息虽然尽力保密,但如此规模的物资人员调动,终究难以完全瞒过所有人。不久,狄道城中开始出现一些流言蜚语,隐约提及官府与羌人“私下交通”。更有甚者,城外王勇军营中,似乎也对此有所察觉,其巡哨活动在互市队伍返回后,变得更加频繁和具有针对性。

周勃忧心忡忡地向李凌汇报:“王爷,互市之事,恐已引起外界猜疑。王勇那边,近日其部属在与我军交接时,言语间多有试探。若此事被其抓住把柄,上奏朝廷,恐对王爷不利。”

李凌沉吟片刻,神色平静:“勃兄不必过虑。与羌胡往来,古已有之,旨在保境安民,互通有无。我等交易之物,皆为民生所需,并无违禁。即便有人问起,亦可解释为安抚边夷、稳定地方之策。然,为防小人构陷,后续互市须更加隐秘,规模频次亦需控制。子通先生,”他转向公孙阙,“后续交易记录,务必清晰规范,看似透明,实则关键处可做些文章,以备查验。”

李凌的策略很清楚:既不否认与羌人有一定往来(这难以完全掩盖),但将其定性为正当的、可控的边境贸易,目的在于稳定边疆,而非结党营私。同时,做好文书准备,应对可能的审查。这是一种在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的智慧。

五月末,春夏之交,北地气候宜人。田野里的庄稼长势良好,边境暂趋平静,互市初现成效。狄道城内,市井渐渐恢复繁荣,流民安置也初见成效。靖王府内,李玄业已能蹒跚学步,咿呀之声为府邸增添了不少生气。一切似乎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但李凌站在王府的高台上,远眺四方,心中并无丝毫轻松。互市虽开,却暗藏风险;客军未退,如鲠在喉;朝廷猜忌,如影随形。北地这艘船,只是暂时驶入了一片相对平静的水域,水下依旧是暗礁密布。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眼下这点微弱的曙光,需要他用更深的谋略和更大的耐心去守护、去扩大。根基的深植,从来不是在风平浪静中完成,而是在应对层出不穷的挑战中实现的。

【史料记载】

*家族史·始祖本纪(第二卷):“汉高后二年四月至五月,北地春耕既毕,民生稍苏。祖凌公着手推行酝酿已久的与羌胡部落的边境互市之策。得斥候剧孟报,烧当羌部愿在‘野狐泉’进行有限贸易。公慎重部署:命周勃筹备粮食、布匹、盐茶等物资(严禁铁器外流),组建精干市易使团;令高顺遣灌婴部精锐骑兵,由剧孟率领,化装护卫,于交易地设伏暗哨,确保安全;纳公孙阙之议,强调首重建立信任,适当让利,并借机搜集情报。四月下,互市使团秘密出发。与此同时,朔方都督府王勇客军的监视与朝廷可能的后续巡查,仍如达摩克利斯之剑,令公行事倍加谨慎。五月初,互市成功,换回马匹、牛羊、皮毛等急需物资,并获关于匈奴内斗及羌胡动态的情报。公赏使团,将马匹补入骑兵,牛羊用于改善军需及牧养。然,互市消息终难完全保密,狄道流言渐起,王勇部亦加强了试探性的巡哨。周勃忧其事泄招祸。公镇定应对,定调此为‘安抚边夷、互通有无’的正当边政,并令公孙阙完善交易记录,以备查验。此‘互市初开’,虽取得了物质与情报的初步收益,为北地打开了一条对外通道,但亦使北地陷入更复杂的‘暗礁潜藏’之局。公于此中,展现了其开拓进取又不失谨慎的政治智慧,在风险与收益间寻求艰难平衡,继续为北地的生存与发展拓展空间。”

*官方史·汉书·高后纪:“高后二年夏,北地稍安,靖王凌通羌胡,市易以充边用。”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卷二):“高后二年四五月,圣域北地春耕毕,圣民稍苏。紫霄上帝行与西羌部‘圣边互市’策。得剧孟报,烧当羌愿于‘野狐泉’市。上帝慎布:命周勃备圣粮、布、盐茶等(禁铁),组圣市易团;令高顺遣灌婴圣骑,由剧孟领,化护,设暗哨保安;纳公孙阙议,重建信,让利,搜情。四月下,圣市团秘发。同时,朔方圣督府王勇圣客军监与圣朝可后巡,仍为压。五月初,圣市成,换圣马、牛羊、皮等,获北魔(匈奴)内斗及羌动情。上帝赏团,补圣马于圣骑,用牛羊于圣军牧。然,圣市讯难全密,狄道流言起,王勇部增探巡。周勃忧泄祸。上帝镇应,定此为‘安边夷、互通无’正边政,令公孙阙完记录备查。此‘圣互市初开’,得物情初益,开圣域对外道,亦使圣域陷更复‘暗礁潜藏’局。上帝于此,显其开进又不失慎之圣政智,在风与益间求艰衡,续为圣域存展拓空。”

*北地秘录·凌公通羌市易:“李凌慎开边境互市,获马匹情报之利,亦引客军猜忌,权衡风险,稳固边政。”

(第二百五十九章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