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隔离之战(2/2)
***大师的亲临**:慧明大师不顾年迈体衰,坚持每日深入最危险的b区。他手持念珠,缓步穿行于躁动不安的患者之间,口中低声诵经,周身自然散发出的祥和坚定的佛力场,如同温暖的阳光照进冰窟,往往能让最狂躁的患者暂时安静下来,眼神中出现短暂的迷茫与挣扎。但这过程对他消耗极大,每次离开b区,他的脸色都苍白如纸。
4.**资源极限挑战**:维持如此规模的隔离区运转,对新加坡这个小国来说是空前的压力。瓶装水需要从全球紧急调运,电力供应因屏障发生器而紧张,医疗物资、尤其是镇静药物消耗惊人。更严峻的是人手短缺——尽管有国际援助,但具备处理这种特殊“疫情”心理素质和专业知识的医护人员依然远远不够。许多本地医护人员在极度压力和恐惧下,自身也开始出现失眠、焦虑等早期症状,不得不轮换下来接受心理干预。
新加坡博览中心,这个曾经举办过无数国际盛会的地方,如今被巨大的半透明能量光幕笼罩,内部被分割成无数个白色隔间,如同一个巨大的、充满哀鸣与寂静的蜂巢。它是人类在面对未知恐怖时,用科技与古老智慧构筑的、悲壮而脆弱的堡垒。
**全球援手:在恐惧中集结**
“净源”行动的全球警报,如同一声凄厉的号角,穿透了政治的壁垒和地理的隔阂,在整个人类文明世界引发了深度震撼与恐慌。尽管各国对“伪念”、“能量污染”等概念的接受程度不一,但新加坡正在发生的、通过城市供水系统快速蔓延的“精神瘟疫”,其毁灭性潜力让任何国家都无法置身事外。援助,带着各自的目的与期望,从四面八方涌来。
***中国医疗队**:反应最为迅速。派出了由国家疾控中心、顶尖神经科学研究所和传统中医药大学专家组成的联合团队。他们不仅带来了先进的医疗设备,更携带了大量精选的中药材,并在博览中心隔离区内专门设立了一个传统医学单元。针灸、艾灸、药浴等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早期患者的辅助治疗,旨在调和气血、安定心神,取得了一定的舒缓效果,为绝望的隔离区带来了一丝来自古老东方的慰藉。
***美国联合团队**:由Ih以及dARpA(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背景的专家组成。他们带来了最先进的脑机接口监测设备、神经成像技术和一批尚处于实验阶段的神经调节药物。他们对“能量理论”持强烈的怀疑态度,更倾向于认为这是一种未知的、作用于神经系统的纳米级病原体或信息素。他们的研究方法严谨、数据驱动,虽然尚未找到决定性证据,但其强大的分析能力为理解病情进展和生理变化提供了极其宝贵的数据支持。
***欧盟联合专家组**:由来自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德国罗伯特·科赫研究所及荷兰水管理机构的专家构成。他们侧重于环境溯源和公共卫生管理。其水质工程师团队与新加坡公用事业局紧密合作,对供水系统进行着地毯式排查,试图从物理层面找到污染入口和净化方法。他们的工作为溯源行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其他国际援助**:俄罗斯送来了大型移动净水设备和一批经验丰富的军医;以色列提供了一个基于其尖端网络安全技术开发的、用于监测社会情绪波动和异常信息传播的网络预警系统;甚至几个中东产油国也提供了巨额的资金援助,用于购买全球范围内的应急物资。
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医护人员,穿着几乎一样的白色或蓝色防护服,在能量屏障的保护下,共同奋战在隔离区这条绝望的战线上。他们不仅要面对病人的生理症状和攻击风险,更要承受自身时刻可能被无形恐惧侵蚀的巨大心理压力。指挥部设立了专门的心理支持中心,由全球顶尖的心理学家轮班,为这些一线勇士提供24小时的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
**林澈:风暴眼中的指挥中枢**
作为“净源”行动的前线总指挥,林澈的战场不在隔离区的病床前,也不在能量屏障的调试现场。他的主阵地,是这间充斥着数据流、紧急通讯和艰难决策的指挥中心。他需要像最高明的棋手,在迷雾中审视全局,调动每一分可用的资源,做出关乎数十万甚至数百万人命运的战略抉择。
他迅速将指挥体系模块化,成立了数个核心工作组,自己则作为信息交汇与决策的核心:
***医疗对策与临床试验组**:由资深医学专家陈博士牵头,成员包括各国医疗领队。该组负责整合所有治疗数据,尤其是“清神化念汤”的临床应用效果。林澈通过高速加密网络,远程接入各个隔离区的医疗数据库和实时影像。
*他紧盯着屏幕上一位接受雾化吸入治疗的早期患者的脑波图和能量场变化曲线,对陈博士下达指令:“注意看θ波和δ波的变化,尤其是两者耦合度的瞬间起伏!那是‘伪念’网络结构受到冲击的标志!记录下精确的剂量和对应的时间点,我们需要找到那个‘共振阈值’!”
*初步的临床数据喜忧参半。“清神化念汤”对早期感染者效果显着,能快速缓解焦虑,改善睡眠,部分患者甚至能短暂恢复逻辑思维。这证明了其净化“伪念”信息污染的直接效力。然而,对于中晚期患者,尤其是脑波已出现同步化的个体,药效大打折扣,往往只能延缓几个小时的恶化进程,仿佛“伪念”已经深度绑架了患者的意识核心,形成了某种共生防御机制。更严峻的是,高浓度药剂的储备在以惊人的速度消耗。
***能量态势监控组**:由沈雨霏负责(她如同救火队员,频繁往返于指挥部和各隔离区、供水节点之间)。该组实时监控全市“伪念”能量浓度的三维分布图,评估屏障效能,并追踪任何异常的能量波动,试图从中找到污染源头的蛛丝马迹。沈雨霏那日益精进的灵觉,在此刻成为了不可或缺的“活体探测器”。
***溯源分析与突击准备组**:整合了军情、水务、通信和“守望者”情报网络的所有信息。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个:在浩瀚如烟的数据和城市基础设施中,定位那个释放污染的“毒瘤”,并为林澈即将领导的突击行动提供精确坐标和战术方案。这是打破僵局,避免整个城市乃至更广范围沦陷的唯一希望。
***后勤与资源协调组**:负责与全球供应链、各国援助机构对接,确保隔离区这座巨大堡垒的物资生命线不至于中断。这是一场与时间和消耗赛跑的残酷竞赛。
林澈坐镇中央,面前是环绕的多块屏幕,耳边是不同小组的实时汇报和请求。他快速吸收信息,大脑如同超频运行的处理器,权衡利弊,下达指令。他几乎不眠不休,依靠《灵枢·养气篇》维持着身体机能,浓咖啡和特制营养剂是唯一的补给。他的眼神因极度缺乏睡眠而布满血丝,但目光深处的冷静与决断,如同磐石,稳定着整个指挥部乃至所有一线人员濒临崩溃的神经。
他知道,隔离区只是暂时困住洪水的堤坝。堤坝之内的战斗虽然惨烈,但真正的胜负手,在于能否尽快找到并摧毁那个不断向水源投毒的源头。每一分,每一秒,堤坝都在承受着更大的压力,而遥远的黑暗中,“蓬莱”或许正冷笑着观察,准备着在下一个城市,复制这场噩梦。
指挥中心的巨大玻璃窗外,新加坡的标志性天际线在夕阳下依然璀璨,但在这片繁华之下,是人类文明与一种前所未有的、旨在抹杀个体意识的虚无力量,进行的一场寂静却关乎生死存亡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