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山河鉴:隋鼎 > 第133章 军制改革

第133章 军制改革(2/2)

目录

“‘厢’设副尉,协助都尉管理厢务、指挥作战;‘营’设副校,辅佐校尉。如此,各级主官可专注于作战指挥与重大决策,繁琐军务皆有专人分担,权责明晰,效率自增。”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抛出了最实际的问题:“目前,我军堪战之兵,并张定澄部带来之精锐,约一万三千人。我意,借此军改之机,汰弱留强,招募新血,将总兵力扩充至一万五千之数!另,亲兵营独立编列,定额五百,需最为忠诚勇悍之士,由葛亮、郗珩具体统带,专司中军护卫与关键时刻之突击。”

这个数字让在座几人精神一振。扩充兵力,意味着更多的职位,更大的舞台,但也意味着更重的责任与更复杂的整合。

魏征抚须沉吟道:“主公所构架之新制,层级分明,权责清晰,尤重谋略与法纪,实为开创之举。然,臣有一虑,增设诸多副职、僚属,是否会导致机构臃肿,号令反不如从前快捷?且此等职位,需大量识文断字、通晓实务之人才,一时间,从何而来?”他指出了关键的执行难题。

张定澄亦点头:“魏先生所虑甚是。末将在隋军时,亦见僚佐体系庞大,有时难免人浮于事,互相推诿。我军新立,务实为要,此节不可不防。”

高鉴对此早有预料,从容应道:“魏先生、定澄所虑,正是关键。故而,此番改制,不求一步到位,尽善尽美。首要在于搭建骨架,确立名分与职责。人选方面,正可借此次大比脱颖之才充任!如周石匠,当入匠作体系,主持军械改良。其余职位,亦可从原有吏员、军中稍有文墨根基者选拔,或在后续文士征辟中寻觅。宁缺毋滥,逐步充实。至于效率,关键在于主官权威与僚属职责界定清晰,加之严明法纪与定期考绩,杜绝推诿塞责!”

韩景龙思索片刻,提出另一个现实问题:“主公,兵力扩充至一万五,粮饷、军械压力倍增。新募之兵训练成军亦需时日。是否待东进有所缴获,再行扩充更为稳妥?”

“景龙之虑,合乎常情。”高鉴肯定道,随即目光锐利起来,“然,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我们不能坐等粮饷完备再动手。兵力,是扩张的基础,也是威慑的本钱。粮饷问题,需开源节流双管齐下,此事我已另有安排。当务之急,是趁着大比激励起来的这股锐气,尽快完成军制改革与初步扩编,形成战斗力!唯有手握强兵,东进方有把握,才能在乱世中争得更多资源!”

刘苍邪猛地一拍大腿,嗡声道:“主公说得对!瞻前顾后成不了大事!俺看这新编制就挺好,打仗更痛快!那些啥判官、参谋,只要能帮俺打赢仗,俺老刘就认!”

会议持续了整整一个下午,众人就新军制的细节反复推敲,争论,完善。从各层级兵员定额、武器装备配置,到辅兵比例、匠营管理,再到军法条例的细化、各级僚属的职权边界,逐一梳理。高鉴时而倾听,时而决断,充分调动每一位核心成员的智慧和经验。

最终,一套融合了原有基础、隋军规范、义军灵活性以及高鉴自身现代管理思维的全新军制方案,基本定型。它如同一副精心设计的骨架,等待着血肉的填充和灵魂的注入。

“既然大纲已定,便需雷厉风行!”高鉴霍然起身,声音斩钉截铁,“景龙,你总揽军改具体实施,会同定澄、苍邪,依据新制,于十日内完成全军初步整编、军官调整方案报我!玄成,政务方面,需全力配合,钱粮、吏员选拔,不得有误!”

“诺!”四人齐声应命,脸上皆洋溢着参与开创事业的激动与凝重。

“记住,”高鉴目光如炬,扫过众人,“此非简单改编,而是我军脱胎换骨之始!我要的,是一支令行禁止、攻无不克、足以横扫青兖的强军!任何阻碍改革、阳奉阴违者,无论其旧日功勋、出身如何,军法无情!”

肃杀之气,随着他的话语弥漫开来。众将皆知,一场比战场上更为深刻、影响更为深远的变化,即将在这支队伍中轰轰烈烈地展开。而他们,正是这变革的推动者与中流砥柱。

窗外,夕阳西下,将贵乡城染上一层金红的余晖。郡守府书房内的烛火,却比以往任何时刻都燃得更亮,直至深夜。高鉴立于窗前,眺望暮色中逐渐亮起的零星灯火,心中豪情与压力并存。军制改革的大幕已经拉开,前路挑战重重,但他坚信,握紧了这把经过重新锻造的利剑,必能在这乱世之中,劈出一条属于他自己的通天之路!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