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亮剑:从苍云岭,被旅长夸为虎将 > 第457章 终于有了重型坦克

第457章 终于有了重型坦克(2/2)

目录

“火力、防护、机动性,初步看来都达到了设计预期。”刘川满意地点点头,“试过炮了吗?跑起来怎么样?”

“试过了,司令员,”李师傅抢着回答,脸上满是红光,“前几天刚进行了实弹射击和越野测试。这炮打得又准又狠,一千米外打国民党那薄皮坦克跟玩似的,跑起来也稳当,就是这油耗确实大了点,对路况要求也高。”

“油耗和路况问题,是在预料之中的。”刘川并不意外:“重型坦克本就不是用来到处穿插的,它是砸开敌人坚固防线的铁锤。关键是要形成战斗力。产能呢?什么时候能小批量装备部队?”

“刘川作为前世主要研究抗美援朝战役的国防大学生,对国内战场情况可能不是那么十分的熟悉,但是对于抗美援朝中五大战役那是倒背如流,今后产量提高对于对付老美绝对有了底气。”

陈教授回答道:“目前生产线还在调试,很多精密部件需要手工加工,产能还很低。如果材料和技术工人能跟上,估计三个月后能形成月产五到八辆的能力。要想大规模量产,还需要时间和技术积累。”

“五到八辆……初期也够组建一个重型坦克连了。”刘川沉吟道:“这是个开始,非常重要。陈教授,李师傅,还有所有参与研制的同志们,你们立了大功,我要为你们请功,”他顿了顿,继续问,“除了这重型坦克,我记得电报里还提到了新型火炮?”

“对,对,”李师傅连忙引着刘川走向另一边,“司令员您看,这是咱们根据德国的技术,结合我们自己的材料和工艺,弄出来的75毫米反坦克炮,重量比原版轻,穿甲能力一点也不差,适合伴随步兵机动。那边是试制成功的122毫米榴弹炮,用的是穆勒先生提供的部分图纸和我们自己消化吸收的技术,射程和威力都比鬼子同口径的强一大截,”

刘川仔细察看着这几门火炮,特别是那门122毫米榴弹炮,他用手抚摸着炮身,对陪同的炮兵司令朱锐说道:“老朱,你看看,这才是我们未来炮兵的主力,光靠缴获,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有了我们自己能造的炮,心里才真正有底。”

朱锐早就围着那门122毫米榴弹炮转了好几圈,脸上满是激动:“太好了,司令员,有了这家伙,以后打攻坚战,敲敌人的钢筋水泥工事,我们就更有把握了,我马上组织炮兵纵队的骨干来学习,尽快掌握新炮的性能和战术,”

刘川在兵工厂待了大半天,详细听取了陈教授和李师傅关于技术难点、生产瓶颈和未来规划的汇报,并当场指示相关部门全力配合兵工厂,解决材料、设备和人力的问题。离开兵工厂时,他对随行的参谋说:“给聂政委和刘亚参谋长发电,通报重型坦克和新式火炮研制成功的消息,让他们也高兴高兴。同时,以野战军司令部的名义,通令嘉奖兵工厂所有有功人员。”

回到东北局和野战军司令部,聂政委拿着几份文件找到他:“老总,你回来的正好。韩楚那边进展顺利,已在雷州半岛集结了超过一千五百条大小船只,登陆部队的针对性训练强度很大,看来他是憋着劲要打一个漂亮仗。另外,肖光和谭正也发来电报,北返部队已基本扫清湘赣边界的国民党残敌,正在协助地方建立政权,部队休整补充情况良好。”

刘川一边翻阅着文件,一边说:“告诉韩楚,不要急躁,准备工作务必扎实,尤其是对海况和敌情的掌握。登陆作战,第一波是关键。”他拿起另一份报告,“嗯,肖光他们动作不慢。回电给他们,休整期间,要重点总结渡江以来大纵深迂回穿插的经验教训,特别是后勤保障和通讯联络方面,形成书面材料,下发各部队学习。”

几天后,在司令部召开的例行作战会议上,刘亚参谋长向刘川和聂政委汇报了全军最新的整训和装备情况:“各纵队利用战斗间隙,都在开展以新式武器操作和诸兵种协同为重点的军事训练。装甲纵队报告,新增补的坦克已初步形成战斗力,步坦协同演练正在按计划进行。炮兵各纵队对新接收的美制105榴弹炮已基本掌握,只是炮弹消耗量很大,后勤压力不小。”

刘川指示道:“训练不能松懈,特别是步、炮、坦的协同,这是未来攻坚和野战的核心。炮弹消耗问题,一方面要靠我们自己的兵工厂加紧生产,另一方面,也要教育部队,节约使用,提高射击精度。”他看向聂政委,“政委,政治工作也要跟上,鼓励战士们钻研技术,苦练杀敌本领。”

聂政委点头:“已经部署下去了。各部队都在开展军事民主和技术练兵活动,士气很高。”

会议结束后,刘川看着全国地图,目光从已插上红旗的东北、华北、华东,移向尚待解放的中南、西南、西北广袤区域。他知道,虽然四野连战连捷,装备也在不断改善,但未来的战斗依然艰巨。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