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暴雨焚证(2/2)
就在这时,赵德坤的吼叫通过消防喇叭在厂区内炸响:“保护扶贫档案!”两名工人抬着铁柜冲进火场,柜门“烈士抚恤金专用”的封条在高温中卷曲起来,露出底层“赵长贵身份备份”的钢笔字迹。
陈默心中一震,脚下一滑,顺着满地油污向前冲去。铁柜在奔跑中轰然倾倒,柜内飘洒出的出生证明碎片如纸钱般纷飞。
陈默定睛一看,所有证明的出生年份均被刀片刮除,而那刮痕的走向,与王铁山棉袄破口的裂线完全一致,这一切都在暗示着这些看似无关的事物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暴雨愈发猛烈,浇透了陈默手中的残页。突然,纸张夹层渗出蓝黑色的粘液,散发着刺鼻的气味。
陈默将湿纸按在消防车滚烫的引擎盖上,黏液在铁皮上发出“嗤嗤”的蒸腾声,渐渐显影出双重图像。
表层是赵长贵在纪念馆剪彩的场景,他笑容满面,风光无限;底层则是张守田的烈士证被无情地塞进焚化炉,那一幕充满了悲凉与愤怒。
黏液蒸干处,一份生化检测报告显露出来:“井水汞污染源:1998年7月22日倾倒入渠的化工厂废渣”,签字栏的指纹斗型纹缺失三处嵴线,这个细节与之前发现的众多线索相呼应,让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火场中,天气突变,突降的冰雹如子弹般砸下,砸碎了顶棚的石棉瓦。
陈默在瓦砾堆里艰难地翻找着,终于找到半张族谱烧片。
赵长贵名字上的朱砂已被火舌舔尽,露出证上登记的独子姓名。
冰雹融水漫过族谱残片,“1975”的墨迹突然开始流动,数字“7”的弯钩处浮起针尖大的钢印:青河镇派出所户籍科1998.7.22。
这个发现让陈默心跳加速,所有的线索仿佛都在这一刻汇聚,指向一个令人震惊的真相。
消防水柱的冲击力越来越大,最终冲垮了危墙。陈默攥着残页,不顾一切地扑进雨幕中。
就在这时,赵德坤的菌丝断指突然从指挥车中伸出,如毒蛇般抢过陈默手中焚烧的会议记录残本,狠狠摔进泥潭。纸灰在积水中缓缓重组,变成了抚恤金流水单。
收款人“张振国”的名字被泥浆覆盖,新浮起的“赵长贵”签名上,还悬着纪念馆铜匾的金粉碎屑,这一幕仿佛是对所有罪恶的无声控诉。
陈默在奔跑中不小心跌进暗渠,怀中的蓝黑黏液残页紧贴着渠壁的抓痕。
1444道刻痕中突然涌出污水,将纸张泡成半透明状。神奇的是,扶贫会议记录的背面透出终极批注:“张守田遗体即赵长贵第一桶金”。
渠水倒灌进陈默的喉咙,在窒息的痛苦中,他低头看见自己染血的掌心纹路,正与渠壁“坤”字残痕裂成镜像,仿佛命运的齿轮在这一刻开始转动,而他,正站在揭开真相的关键节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