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系统漏洞(1/2)
陈默的办公桌上,摊着两份没进展的线索材料:
一份是金广发私人医生的任职记录,虽标注“曾就职于京市康泰私立医院”,但该医院去年已注销,股东信息查不到原始档案;
另一份是加勒比海离岸银行的汇款记录,对方账户用的是“数字加密身份”,国际刑警反馈“需至少三个月才能破解”。
老谢坐在对面,手指敲着材料边缘:“技术组查了‘烛龙’之前的访问日志,想找有没有人调阅过康泰医院的信息,结果发现——去年有三次访问记录,但日志里只显示‘高级权限操作’,没记录具体操作人员和IP,像是被故意抹掉了。”
“高级权限操作却没记录?”
陈默皱起眉——“烛龙”作为省内最高级别的政务数据系统,按规定任何操作都该有“双日志备份”,就算是省级领导调阅,也会留下姓名和时间戳,怎么会有“无记录”的访问?他刚要让老谢联系运维中心核实,办公桌上的“烛龙”专用终端突然弹出一条提示:“系统自动生成《金广发案全流程复盘报告》,已发送至您的加密邮箱,优先级:最高。”
这是“烛龙”第一次主动生成“全流程复盘报告”——以往它只在重大案件结案后,根据人工申请出具合规性报告,这次却在案件未结时自动推送,显然是检测到了非同寻常的异常。
陈默立刻登录加密邮箱,下载报告——89页的PDF文件,封面标题旁标着一个红色的“警告”符号,第一页的核心结论就让他瞳孔一缩:“经回溯分析,金广发案及关联调查中,对手至少5次实现‘信息预判与行动前置’,非偶然巧合,推测存在‘系统性漏洞’或‘影子权限网络’,导致反腐系统内部信息被未授权获取。”
“影子权限网络?”老谢凑过来看,眼神里满是疑惑,“这是什么意思?是说有内鬼拿着高级权限泄密?”
陈默翻到报告的“案例分析”部分,指着其中一条念出声:“2023年11月,技术组锁定金广发在阿根廷的庄园资产,准备申请冻结——但提前48小时,该资产被转移至海外代持人名下。
复盘发现,申请冻结前,‘烛龙’系统内‘跨境资产查询模块’有一次‘异常访问’,仅留下‘系统维护’的模糊记录,无具体操作人员,且访问IP来自‘内部虚拟网关’,无法溯源。”
就像一栋大楼,所有人进出都要刷门禁、留记录,可偏偏有人拿着一把“没登记的备用钥匙”,能自由进出还不被监控拍到——报告里用这样的比喻,解释了“影子权限”的本质。
陈默继续往下翻,更多“巧合”被串联起来:金广发能拿到他的会议录音,不是王副主任一个人的临时账号能做到的——报告显示,录音上传后1小时,就有一次“影子权限访问”,将录音副本传输至外部服务器,王副主任的操作只是“转移视线的幌子”;
甚至连金广发诬陷案中,伪造邮件的发件IP看似在海外,实则是有人通过“烛龙”的“海外数据交互接口”,绕开防火墙伪造的,系统当时虽检测到“异常数据流”,却因“影子权限屏蔽了告警功能”,没及时提醒。
“这不是单个内鬼的问题,是系统本身有漏洞,或者说,有人在系统里建了一个‘平行网络’。”
技术组的小李赶来时,手里拿着系统架构图,指着其中一个灰色模块,“‘烛龙’2018年上线时,为了兼容早期政务系统,留了一个‘应急维护接口’,按规定只有运维中心的3个核心人员有权限使用,且每次操作都要双人授权。
但报告显示,过去三年,这个接口被‘未授权调用’了17次,每次调用后,相关日志都会被自动删除——这就是‘影子权限’的入口,像是有人在系统里埋了个‘后门’。”
陈默看着架构图上的灰色模块,后背泛起一阵寒意——他们之前追查的是“看得见的对手”,比如金广发、周家、京市的神秘官员,却没想到,真正的威胁藏在“看不见的系统里”。
这个“影子权限网络”能让对手提前知道他们的调查方向,能删除操作记录,甚至能屏蔽系统告警,比任何单个腐败官员都更可怕——因为它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能自我隐藏、持续运作的“腐败共生体系”。
“报告里说,这个体系可能有两种来源。”老谢指着报告第67页,“一种是内部人员利用职务便利,逐步篡改系统权限,比如之前的运维人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