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名义:这一世,我要进部 > 第27章 京州棋局

第27章 京州棋局(2/2)

目录

其中明确提及“某沿江战略储备区”兼具交通枢纽与生态优势,预计半年内启动首批土地出让,文字下方还附了张模糊的卫星地图。

祁天佑没有回复,而是重新打开《白皮书》终稿,光标定位到第三部分。

原定的“绿色产业园”构想被拆解成三条清晰的路径:

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方案、人才回流安居工程实施细则,以及“社会力量参与城市运维”的制度设计。

最后一项,他特意用红色加粗标注:

“鼓励具备市政资质的第三方机构,依法承接环卫、绿化等市政服务外包业务”。

下午两点四十五分,三份打印好的文档被分别装进牛皮纸袋,袋口用火漆封住,交由不同渠道送出。

祁同伟负责联络一位即将退休的政协常委,借“建言献策”的名义递上去;

陈河对接省政策研究室的副主任,以“基层调研参考”为由转交;

林华华则通过中纪委培训系统,把材料夹在反腐败案例汇编里,送进高层的传阅圈。

“不是现在要用。”

祁天佑握着陈河的手,眼神严肃,

“是等风来的时候,有人能顺着这股风,推咱们一把。现在递上去,只会打草惊蛇。”

傍晚六点,郑归再次登门,额头上还带着汗:

“商会那边已经开始组织实地踏勘了,虽然没人敢明着去新区管委会问,但国土局门口已经有人蹲点,连测绘车的车牌都拍下来了。”

祁天佑从抽屉里取出一个印着编号的U盘,递给他:

“把这个交给吴惠芬的学生孙玉晓,让她以学术课题的名义,申请新区规划资料公开。”

“一旦受理,就是官方承认这片区域进入开发议程的第一步,比咱们说一百句都管用。”

“她还在写那篇关于城市规划的论文?”

“正因为还在写,才可信。”

祁天佑合上笔记本,金属搭扣发出轻响,

“一个研究生查资料,没人会觉得有问题。但如果是我去要,或者你去要,不出半小时,就会被盯上。”

夜色渐深,书房的灯却一直亮着。

祁天佑将投影仪打开,五宗用地的位置清晰地投射在墙面地图上。

他用红笔圈出两块紧邻主干道的地块,又在旁边用蓝笔标注“教育配套预留区”。

笔尖停顿在地图上,他心里清楚,真正的博弈从来不在土地本身,而在谁能掌握定义“合理用途”的话语权。

土地是死的,规则是活的。

手机突然震动,孙连城发来一张截图:

市发改委官网更新了一则通知,标题是《关于征集城市新兴功能区建设意见的函》,截止日期定在七个工作日后。

祁天佑指尖在屏幕上敲击,回复道:

“明天以‘惠民咨询’的名义提交建议书,内容重点提两条:一是建立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多元主体共治机制;”

“二是允许民间资本提前介入基础设施前期工作,比如地质勘察、规划设计。”

“这两条,都能让咱们将来插手吧?”孙连城很快回复。

“不是插手。”祁天佑敲下最后一行字,屏幕的光映在他脸上,“是让规则默认,我们本就在场。”

午夜十二点,整座城市都静了下来。

祁天佑独自坐在桌前,面前摊开的《白皮书》最终版上,扉页多了一行手写小字:

“先机不是抢来的,是等出来的;但等,不代表不动。”

他按下录音笔的按键,声音在安静的书房里格外清晰:

“真正的先机,不是抢地,是定规则。”

话音落下,手指悬在删除键上方,却迟迟未按。

窗外,一辆环卫车缓缓驶过,车顶的作业灯扫过墙面。

短暂地照亮了地图上那片被红圈包围的区域,也照亮了桌角那支还没盖笔帽的钢笔。

祁天佑站起身,关掉灯,轻轻带上门。

走廊尽头,脚步声渐渐远去。

最后一盏灯熄灭前,他的影子在墙上拉得很长,像一枚钉入棋盘的卒子。

看似不起眼,却早已站在了关键的位置上。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