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大唐从大都督开始到皇帝 > 第220章 立军令状,李恪孤注一掷!

第220章 立军令状,李恪孤注一掷!(1/2)

目录

经过了长达一炷香的反应,李恪终于知道发生什么事了。

原来不是李世民这些老男人有特殊的癖好,而是党项族已经叛变了。

这让他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还好,自己还是一个纯情的小男生,还是一个没有被污染,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优质男。

他目光扫过百官,只见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脸上都充满了愁容,此时他们看向自己的神色,满是紧张与希冀。

似乎自己便真的是他们唯一的希望了。

而在那前方,曾经和自己对喷十几天的刑部侍郎钱如雪则是瘫软的跪在地上,脸色煞白,毫无血色,整个人就仿佛是三观崩塌了一样,都有些魔怔了。

至于李承乾与李泰,两人则是耷拉着脑袋,一个个再也没有一点得意的劲了,他们就仿佛是死了爹娘一般,脸上都是哭丧的样子。

李恪见状,不由得在心中冷笑了一声,现在知道后悔了?

当时不是还一个劲和我嘚瑟吗?

还说我苛刻,说我小气,所以你们要彰显大国气度,要爱民如子。

现在你们的大气是彰显了,可结果呢?

傻眼了吧?

以德报怨,也不挑挑对象,你们真以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句老祖宗的话,是胡乱说的吗?

一味的宽厚仁义,对于那些无耻之人,最后的结果,只会换来以怨报德的!

李恪冷哼了一声,不再理睬这两个白痴,重新看向了李世民。

李世民这时也终于开口,说道:“恪儿,党项族叛变,对于此事,你可有办法?”

听到李世民的话,百官们神色全都紧张了起来,俱都连忙看向李恪。

房玄龄下意识的咽了口口水。

武士彟也瞪大眼睛看着李恪。

而李世民则是下意识握紧了拳头。

他们真的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了,现在唯一能够期望的,只有李恪了。

若是李恪也没有办法的话,那对于他们来说,便真的糟糕到极点了啊!

就这样,整个大殿,顿时陷入无比紧张与寂静之中。

而李恪,便在百官这样的紧张注视下,zui角忽然勾起了一抹弧度,他淡淡点头,笑着说道:“有办法!”

刷!

李恪话音一落,就见群臣双眼顿时猛的瞪大了起来。

他们先是一怔,便仿佛没有听清李恪的话一般。

可在下一刻,却见他们眼眸中精光陡然一闪,一个个都露出了无比激动和兴奋的神色。

武士彟松了口气,房玄龄也是心中悬起的石头终于落了下去。

而李世民,则是双眼猛的看向李恪,蹭的一下就站了起来。

他再也无法保持冷静了,只见他双眼瞪大的看着李恪,连忙说道:“什么办法?”

“等!”

李恪的回答,只有一个字!

“什么?”李世民似乎没有听清李恪的声音一般,或者说,他没有反应过来李恪这句话的含义一样。

李恪说什么?

等?

等什么?

不仅李世民有些不解,百官们也都一个个有些发愣。

“秦王殿下,你说的等,是什么意思啊?”房玄龄忍不住开口问道。

百官们也都疑惑不解的看向李恪,眼中满是好奇和狐疑之色。

李恪迎着众人不解的神色,脸上表情仍旧不变。

他淡淡的开口,说道:“等结果!”

“什么结果?”

李世民听到李恪的话,眉头不由得一挑。

可忽然间,他便仿佛是想到了什么一般,猛的看向李恪,说道:“恪儿,你……你是不是在我们不知道的地方,做了些什么事?”

李恪抬起头看向李世民,便见一向沉稳的李世民,此时都无法保持平静了,他知道党项族叛变,对李世民的刺激实在是太大了。

而历史上,便也是这般啊!

在党项族叛变后,大唐便直接挥兵剑指吐谷浑了,当时大唐如此缺粮少钱,可以说无论怎么看,都不是一个大动干戈的好时机。

可对百姓那般重视的李世民,却仍是不惜大动干戈,直接发动大军,这便说明了一切,党项族的叛变,确实是将李世民彻底惹怒了,彻底触犯了李世民的逆鳞。

李世民也因此彻底疯狂了。

而现在,李世民也已经到了疯狂的临界点了。

若是自己没有办法的话,李恪相信李世民一定会疯狂的让整个大唐,陷入巨大的恐慌的。

到时候,党项族能不能灭掉不知道,百姓们肯定不会安稳就是了。

至于等李世民得知党项族投靠了吐谷浑后,也必然会挥兵去往吐谷浑。

那样的话……大唐的历史,就又将重演。

大唐也会因此陷入巨大的虚弱期,需要长达数年,到贞观盛世最鼎盛时期,才能恢复过来。

在前世,自己每每研究这段时期的唐史,都不由得叹息一声,只是一个小小的党项族部落,就让大唐的辉煌时期,至少推迟了五到十年,不能不说,这对整个大唐,都是一次巨大的打击。

若是没有这次的事件,或许大唐之繁盛,会更上一个阶梯,也或者大唐之后的历史,那昏暗的五代十国,也可能不会出现了。

所以,李恪既然来到了大唐,遇到了这让他扼腕叹息之事,他又怎么能让大唐重蹈覆辙呢?

只见他深吸了一口气,迎向李世民的目光,直接说道:“父皇,大唐之威严对于儿臣,便是儿臣之生命,那党项族以怨报德,滥杀我大唐军民,实乃是罪大恶极,死不足惜!”

“只是现在即将过年,百姓们刚刚安定下来,实在是不易大动干戈,而且党项族必然是预谋已久,其行动也肯定早有准备,必然是不会给朝廷反应的机会的。”

“所以儿臣还恳请父皇能够将党项族交给儿臣来处理,千万不要劳民伤财,不要让百姓们产生危机感!儿臣敢保证,此次必然会完美解决党项族反叛之事,会将那贼首之头颅送到父皇面前!”

“父皇与诸位大人,都请如往常一般,不要去多做任何事,否则的话,我们那才会真正中了党项族的诡计啊!他们反叛便反叛了,为何要留下书信?其实就是要让我们失去冷静啊!”

“所以儿臣还希望父皇,切莫中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