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账动十屯,无声惊雷(2/2)
果然,晌午时分,东屯传来消息:民兵翻遍二十户人家,只搜出半本《百家姓》,扉页上用朱砂写着“账在人在,账亡人亡”八个大字。
更绝的是,当晚东屯家家点起煤油灯,空账本摊在八仙桌上,灯芯烧得噼啪响,像在给马德海的算盘烧纸钱。
杨靖站在牛场高坡上,望着东屯方向的灯火连成一片,突然笑出了声。
王念慈递来热乎的红薯,红薯皮上还沾着炉灰:“你笑什么?”
“我笑马德海想用一张纸灭咱们的火,”他掰开红薯,热气模糊了眼镜片,“可咱们用一本账,建起了自己的‘公社’。”
接下来的日子,十屯的驴车开始在雪地里奔忙。
王念慈带着妇女队在晒谷场支起讲解摊,指着账本说:“这页是西屯老李头修鞋换的布,针脚密得能数清;这页是南屯二丫头拾粪攒的积分,比她攒的糖纸还齐整。”铁蛋姑更绝,把账本摊在菜市口,边称白菜边吆喝:“买一斤菜,送一页账!看清楚了,咱挣的每寸布,都有根有底!”
系统提示突然亮起:“【分布式记账】网络成型,十屯数据同步率98%。解锁‘经济自循环’模块——可预测物资缺口并自动触发代购。”杨靖望着驴车上颠簸的账本,突然想起奶奶常说的话:“人心里有杆秤,秤砣是良心,秤杆是日子。”现在,这杆秤终于能称出十屯的分量了。
北屯晒谷场上,一个扎羊角辫的小丫头蹲在墙根,用炭条歪歪扭扭写着:“我家账上,有三尺布。”字迹被雪水洇开,像朵开在墙上的梅花。
正月廿九夜里,杨靖蹲在牛棚喂牛,老旗手父摸黑进来,手里提着半瓶烧刀子:“听说你二月初一要办‘布衣会’?”他拔开瓶塞,酒气混着牛屎味在棚里散开,“我年轻时给老县长当过旗手,最会扎彩头。你说要请哪些人,我帮你写帖子。”
杨靖接过酒葫芦抿了一口,辣得直吸气:“请十屯的记账员,请会编筐的,会打绳的,会修犁的……”他望着牛棚外的雪,月光把雪地照得发白,“请所有心里有杆秤的人。”
老旗手父拍了拍他的肩膀,酒葫芦在手里转了个圈:“好,我明儿就去砍柳枝编请帖。要我说啊,这‘布衣会’该叫‘秤杆会’——”他眯起眼,“秤杆立起来,秤砣压下去,往后这十里八乡的日子,就得咱们自己来称了。”
杨靖望着老旗手父佝偻的背影消失在夜色里,系统面板突然跳出新提示:“检测到‘民间经济启蒙’萌芽,触发隐藏任务:【秤杆立】——二月初一,整合十屯手艺,建立‘平安工坊’。奖励:技能‘百工通’,积分+2000。”
他摸了摸兜里的红薯干,突然听见远处传来打更声。
一更天,雪停了;二更天,星子亮了;三更天,他好像听见了冰面开裂的声音——不是冬天的冰,是春天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