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现场被直播(1/2)
严涛将手机放在案发现场临时搭建的指挥台上,短视频平台的推荐算法仿佛被“凶案”关键词绑架,每刷新一次,就有新的相关内容弹出。
他指着屏幕上一条播放量破百万的动画解析视频,语气凝重:“按照‘舆论生命周期理论’,这类恶性案件的舆情发酵期只有72小时。
现在已经过去8小时,若不能在黄金时间内破局,负面情绪会进入‘固化期’,到时候就算抓到凶手,公众对警队的信任度也会受损。”
他点开平台后台数据截图,红色预警线格外刺眼。
“我们联合网安支队做了舆情监测,目前‘警察不作为’的负面言论传播速度是正面澄清的3倍,还出现了‘受害者涉黑’‘凶手有背景’等阴谋论,这些都是典型的‘群体极化’现象,再拖下去很可能引发线下聚集事件。”
叶正海蹲在客厅中央,手指沿着血迹形态勾勒出痕迹,抬头时眼神带着专业的冷静:“从‘血迹形态分析’来看,客厅有3处喷溅状血迹,呈扇形分布,角度在15-20度之间。
说明凶手行凶时与受害者距离约1.2米,且手臂挥动幅度较大,大概率是右手持刀。
另外,沙发旁有拖擦状血迹,结合受害者倒地位置,推测凶手行凶后曾试图移动尸体,可能是为了掩盖作案痕迹,这符合‘激情作案后补救行为’的特征。”
他起身走到阳台,指着防盗窗上的划痕补充:“窗框有新鲜划痕,氧化程度不超过24小时,可能是凶手进出的通道,或者再次停留过。
技术科已经提取了划痕处的金属粉末,若能检测出指纹或dNA,就能缩小嫌疑人范围。按照‘犯罪地理画像’理论,凶手选择老小区作案,且熟悉楼栋结构,不排除是周边居民或有过踩点行为。”
严涛点头认同,掏出对讲机下达指令:“通知技术科,优先对喷溅血迹做‘StR分型检测’,确认是否有凶手dNA。
同时扩大监控调取范围,覆盖小区500米内的所有公共摄像头,重点排查案发前后1小时内佩戴口罩、帽子的可疑人员——根据‘犯罪心理侧写’,这类临时起意的凶手,作案后会因恐慌产生‘伪装行为’。”
叶正海接过话茬,补充侦查细节:“我带一组人做‘入户走访’,采用‘分层抽样法’,先走访401室上下三层住户,再扩展到整栋楼。
重点询问‘异常声音’‘陌生访客’两个核心问题,尤其要关注独居男性、近期有情绪波动或经济困难的住户——这些都是‘激情杀人’的高危人群特征。”
严涛打开一个短视频平台,随便一刷,全是关于这个案子的视频:“你看,这些视频有的是直播录屏,有的是网友截图,还有的是营销号在添油加醋地编造‘案情’。
我们已经联系平台删帖了,可根本撤不干净,新的视频还在不断冒出来。”
他压低声音,语气里带着担忧:“我这还是收着说的。要是不尽快破案,那群不理智的网民肯定会引导舆论,说我们不作为、办事效率低,甚至还会编造‘警察包庇凶手’的谣言。
到时候别说我们刑大,连房局都要被推到风口浪尖,搞不好还要引咎辞职。”
严涛是刑大的队长兼任一支队的队长,叶正海是经验丰富的老刑警,两人都清楚舆论的可怕——一旦负面情绪被煽动起来,不仅会影响案子的侦查,还会损害警队的形象,甚至引发更大的社会问题。
两人立刻凑到一起,开始讨论案子的开展计划和应对媒体的策略。
“我觉得首先要加快取证速度,让技术科尽快分析脚印、血迹,确定犯罪嫌疑人的基本特征。”
严涛皱着眉说,“同时,派人去走访小区居民,问问有没有人看到可疑人员进出401室,尤其是案发前后的时间段。”
叶正海点点头,补充道:“还要联系那个女网红,让她配合调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