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重生1987:从录像厅开始 > 第3章 门市部

第3章 门市部(2/2)

目录

方远跟没事人似的跟同事打招呼,溜了出来。自行车棚里他那辆除了铃铛不响其他都响的“老坦克”孤零零的杵在那里。这东西也不知道是不是方青松淘自哪里给了他。方远把歪掉的后轮挡泥板踹了一脚,掏出了钥匙去开车。一米八的大长腿一跨:

自由了!

他骑上车,双脚一蹬,寒风扑面而来。

目标明确:给未来录像厅,选一快风水宝地!

一拧车把,方远就钻进了老城厢区像迷宫一样的弄堂里面。一直转了四十多分钟,就在一个几条狭窄弄堂汇聚的小路口,方远猛地一捏刹车,老坦克发出刺耳的摩擦声。

就这儿了!

前面靠墙根,矮矮地立着两间低平的水泥房子,和旁边高高的石库门一比,像是发育不良的孩子。黄色墙面的斑驳厉害,里面露出暗红的旧砖。

两扇厚重的蓝色卷闸门紧紧关着,已经生锈,上面用粉笔涂满了飞机大炮,不知道是哪一年,哪一个小孩涂鸦画上去的。

方远凑到卷闸门跟前,看到门口还有一个牌子,上面印着三个大字:塑料制品厂三产门市部。

嗯,这里很不错,就是方远想找的地方。

门市部是计划经济、特别是八九十年代的国有企业特有的产物。

国营厂主要是为了解决本单位富余人员、回城知青和职工子女的就业问题,顺便给职工谋福利,多卖些日用品、汽水什么的。发展第三产业。

工厂拿点资金,找块临街的地皮,开个小卖部、小吃部、杂货铺子,叫做“三产门市部”。

但是这种基本上靠母厂输血次啊能存活吃饭的单位,能有多少命门?基本上不成大规模。

主要是因为穷,投入小、规模小,都是些鸡零狗碎的小生意,赚的是苦力钱。

门市部废弃之后,就出现了产权问题,产权根本说不清,是母厂?三产公司?还是街道?

特别是母厂倒闭的门市部,基本上就成了“三不管”地带。

就在方远观察的时候,旁边的屋子“吱呀”一声开了门。

一个岁数不小的奶奶提着一盆菜水走出来,警惕地望着四处张望的方远。

方远瞬间切换成好奇好青年模式,推着自行车凑过去,脸上挂着人畜无害的笑。

“阿婆您好呀!吃过了伐?问您个事儿,这两间门面……我看写的是塑料制品厂三产门市部啊?现在没人管了?”

老太太上下打量他,把水“哗啦”泼到门口的青石缝里。

“哟,后生仔,侬问这个做啥?塑料厂?哦哟,老早就不行嘞!这个小卖部,几年前头就关掉了哇!人嘛跑的跑散的散,厂里自己都顾不了自己,哪里还有人管这个哦!风吹雨打,破破烂烂,门都烂掉喽!啧啧……”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