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被休后,她守着破院种田求生 > 第18章 粮瓮夜算

第18章 粮瓮夜算(2/2)

目录

不知过了多久,当陶瓮终于见底,最后一碗灰扑扑的粟粒被倒入布袋称完时,李青禾如同被抽掉了最后一丝魂魄,瘫倒在冰冷的泥地上。

她面前的地面上,用一块尖锐的碎瓷片,在火光映照的泥地上,刻划着一道道歪歪扭扭的刻痕。每一道刻痕,代表着一碗粟的重量。旁边,还用更小的划痕,标记着每一碗对应的斤两(根据秤杆刻度推算的微小数值)。

她趴在冰冷的地上,布满血丝的眼睛死死盯着地上那些密密麻麻的刻痕。手指颤抖着,在泥地上划拉着,进行着最后的加总。

火光跳跃,光影晃动。那些刻痕在她眼中扭曲、重叠。她一遍遍地数,一遍遍地加。每一次的结果,都指向同一个冰冷的数字。

最终,她颤抖的手指,在泥地上划下两个歪歪扭扭、如同垂死挣扎般的数字:

二十(种子)

七十八(余粮)

种子二十斤。余粮七十八斤。

这就是她所有的收成。晒场公秤的九十八斤没有错。她黑暗中的触感也没有错。差两斤。仅仅差两斤。就是这微不足道的两斤,将她彻底挡在了“税粮”的门槛之外,也几乎堵死了她最后的生路。

火光映着她惨白的脸。她死死盯着地上那两个数字,如同盯着两道索命的符咒。二十斤种子,是最后的底线,是来年(如果还有来年)唯一的火种,绝不能动。能动用的,只有这七十八斤灰扑扑的、散发着霉烂气息的秕谷。

七十八斤。

她缓缓地伸出手指,用指尖,极其用力地,在“七十八”这个数字旁边,划下了一道深深的痕迹。然后,她攥紧拳头,指关节因为用力而发白,指甲深深抠进掌心早已结痂的伤口里,带来一阵尖锐的刺痛。

她松开拳头,摊开手掌。掌心躺着几粒刚刚从地上捡起的、灰扑扑的粟粒。她将它们小心翼翼地放在那道代表“七十八斤”的刻痕旁边,排成一列。然后,她伸出食指,用指甲,极其缓慢地、极其用力地,在冰冷的泥地上,划出一道笔直的横线。

划痕很深,带着泥土翻卷的痕迹。

然后,她用指尖,蘸着旁边火堆里的一点灰烬,在那道横线上方,极其缓慢地、如同刻碑般,写下三个灰黑色的字:

**日食半升。**

写完,她停顿了一下。指尖悬在半空,微微颤抖。火光在她脸上跳跃,映出她眼中一种近乎疯狂的专注。她再次低下头,食指的指甲再次划向地面。这一次,不是写字,而是计算。

她用指甲,在“日食半升”

半升粟,多重?她的秤杆刻度是斤。需要换算。她记得,一升粟,大约……大约……她的脑子在极度的疲惫和绝望中艰难运转,试图从过往模糊的记忆里搜寻这个常识。大约……一斤二两?或者一斤半?她不确定!巨大的不确定感再次袭来!

她烦躁地用指甲狠狠划着地面,刮出一道道凌乱的白痕。最终,她凭着一种近乎本能的感觉,粗暴地认定:半升粟,大约就是半斤!这是她能抓住的、唯一的、可以计算的支点!

日食半斤。

那么,七十八斤,除以每日半斤……

她的指甲开始在泥地上疯狂地划动、计算。没有笔墨,没有算筹,只有指甲和冰冷的泥土。她用指甲划出“78”,划出代表除法的符号(一道斜杠),划出“0.5”。然后,开始进行这场决定她生命倒数的、简陋到极致的除法运算。

78÷0.5。

她的指甲在“78”后面,用力划了两个圈,代表移动小数点(虽然她未必清晰理解这个概念,但凭着生活经验知道除以0.5就是乘以2)。然后,在“78”

不对!她猛地停住!指甲深深陷入泥土。七十八乘以二,是一百五十六?那岂不是……一百五十六天?

一股巨大的、荒谬的狂喜如同野火般瞬间燎过她冻僵的心原!一百五十六天!远远超过一个冬天!足够她熬到来年春天!甚至……甚至还能剩下一点!

这狂喜来得如此猛烈,如此不真实,让她枯槁的身体都微微颤抖起来!火光在她眼中跳跃,仿佛重新燃起了希望!

但下一秒,冰冷的理智如同冰水浇头!不对!半升粟,真的有半斤吗?她刚刚的认定,是那么地粗暴,那么地没有根据!她记得以前在陈家,一斗粟(十升)似乎有……十几斤?那么一升就是……一斤多?半升……半升绝对没有半斤!肯定要少得多!

巨大的恐慌瞬间取代了狂喜!她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再次扑到那个粗陶瓮边,不顾一切地将手伸进去,抓出满满一把灰扑扑的粟粒!她捧着这把粟粒,凑到跳跃的火光下,死死地盯着!试图用眼睛,用感觉,去衡量这半捧粟粒到底有多重!能不能有半斤?

粟粒在她沾满泥灰和血痂的手掌里,灰暗,干瘪,毫无光泽。她感觉不到重量!感觉不到!只有一片冰冷的、令人绝望的虚无!

“啊——!”一声压抑到极致的、如同困兽濒死的低吼,猛地从她喉咙里撕裂出来!她像疯了一样,将手里的粟粒狠狠摔在泥地上!灰扑扑的粟粒如同受惊的虫豸,四散飞溅!

她再次扑到泥地前,指甲如同铁犁,疯狂地刮擦着刚才的计算痕迹!刮掉那个荒谬的“156”!刮掉那个带来虚假希望的“日食半斤”!

然后,她重新划下一道深深的横线。指尖因为用力过度而渗出血珠,混入泥土。她蘸着血和泥,在横线上方,重新刻下:

**日食半升。**

这一次,她不再粗暴换算。她要用最笨的、最原始的方法——数!

她再次抓过那个豁口大碗。火光下,她极其小心地、近乎虔诚地,用碗舀起平平的一碗粟粒。然后,她将碗放在火堆旁最亮的光圈里。她跪坐下来,布满血丝的眼睛死死盯着碗里灰扑扑的粟粒。

伸出枯瘦的、指甲翻裂的手指,开始一粒、一粒地数。

“……一、二、三……”

她的声音嘶哑得几乎听不见,每一个数字都像是从干裂的喉咙里挤出的血沫。

粟粒细小如沙,灰扑扑的颜色在火光下极易混淆。数到几十粒,眼睛就开始发花,指尖也开始颤抖。数乱了,重来。再数乱,再重来。汗水沿着她的太阳穴滑落,滴进碗里,瞬间被干瘪的粟粒吸收。

“……四十八、四十九、五十……”

终于,数完了一碗。一共多少粒?她记不清了!脑子早已被疲惫和绝望搅成了一锅粥!她只能凭借模糊的记忆,在泥地上划下一道代表“一碗粒数”的刻痕。然后,她将碗里的粟粒倒回瓮中,重新舀一碗,再数!

一遍!又一遍!

火光摇曳,将她的影子在土壁上拉扯成各种诡异的形状。窑洞里只剩下她嘶哑到几乎无声的计数声,指甲划过泥地的沙沙声,以及粟粒倒入瓮中发出的、如同生命流逝般的簌簌声。

不知过了多久,当柴火即将燃尽,火光变得微弱摇曳时,李青禾终于停下了机械的计数。她面前的地上,刻着几道代表不同碗粟粒数量的刻痕(虽然她早已记混了哪道是哪碗)。她趴在地上,布满血丝的眼睛死死盯着这些混乱的刻痕,试图找出一个平均的、大概的数字。

半升粟……大概……大概多少粒?她的脑子嗡嗡作响,如同塞满了滚烫的沙砾。最终,一个极其模糊的数字浮现出来:大约……两千粒?或者……一千五百粒?她无法确定!巨大的不确定感几乎要将她逼疯!

她放弃了精确。她只能再次凭借一种绝望的本能,取了一个极其保守、甚至苛刻的数值:就算它……两千粒吧!

那么,一天吃半升,就是两千粒粟。

七十八斤粟有多少粒?她需要知道一斤粟有多少粒。她再次舀起一碗,称重,再数粒数……这个过程的混乱和煎熬,几乎耗尽了她最后一点神智。

最终,在火光即将彻底熄灭、黑暗重新吞噬窑洞的前一刻,李青禾用沾着血泥的指尖,在冰冷的地面上,划下了最后一行歪歪扭扭、如同垂死者遗言般的算式:

**七十八斤粟→约……无数粒(一个混乱模糊的划痕)**

**日食两千粒→可食天数:?**

算式没有结果。只有一个大大的、扭曲的问号,如同一个黑洞,吞噬了所有的计算,所有的挣扎,所有的希望。

她呆呆地跪坐在彻底黑暗下来的窑洞里,面前是那堆早已熄灭、只剩一点暗红余烬的火堆灰,和地上那片被指甲刮擦得一片狼藉、刻满混乱数字和问号的泥地。怀里抱着那个冰冷的、装着灰扑扑秕谷的粗陶瓮。

七十八斤。日食半升。到底能撑多少天?

没有答案。只有无边的黑暗,和瓮中散发出的、越来越浓烈的、如同坟墓般的陈腐气息。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