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薯粉新财(1/2)
桥头生祠的风波,随着那尊泥像的轰然倒塌与李青禾罕见的厉声斥责,终是渐渐平息。乡民们虽不解其深意,却也将“立生祠折寿”的告诫记在了心里,那份汹涌的感激,转而化为了更实际的行动——更加勤恳地侍弄田里的番薯,更加信服地遵循李青禾所传授的种种农事之法。工坊内外,似乎又回到了往日的忙碌与平静。
那“薯种银行”借贷出去的薯种,在经历去岁涝灾的考验后,于今岁终于在大部分田地里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丰收。收获的紫皮番薯堆积如山,不仅彻底填饱了借贷农户自家的肚皮,更有大量富余。如何储存、消化这巨大的产量,成了新的问题。鲜薯虽好,却不易久存,尤其在湿热的江南春夏。
这一日,工坊后院,几户借贷了薯种、今岁获得丰收的农人,推着独轮车,将自家吃不完、个头较小或形状不佳的次等番薯运了过来,恳请工坊帮忙想想办法,或是收购,或是寻找别的出路,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它们烂掉。
看着那一筐筐洗净了泥土、紫皮莹莹却个头参差的番薯,李青禾深陷的眼窝里目光沉静。她早已料到会有此一日。高产作物的推广,必然伴随着加工与储存的难题。
她未曾多言,只让人抬出工坊里那盘平日用来研磨草药、米粉的石磨,又取来几个全新的大陶缸和数匹致密的粗夏布。
“磨。”她嘶哑地吩咐道。
众人虽不明所以,还是依言将那些小个番薯倒入石磨顶部的孔洞,推动磨盘。石磨隆隆作响,乳白色夹杂着些许紫色薯皮的浓稠浆液,从磨缝间缓缓流出,落入下方承接的木桶中,散发出一股生涩的、带着土腥气的淀粉味道。
磨好的薯浆被倒入垫了夏布的大陶缸中,加入清水,反复揉搓、搅拌。浑浊的浆水透过夏布的孔隙滤出,留在布中的是粗糙的薯渣。滤出的浆水静置不过半个时辰,缸底便沉淀下厚厚一层洁白如雪的物质。
李青禾示意旁人将上层的清水小心舀出,留下底层那湿滑细腻的白色沉淀。她伸手捞起一把,那物事触手滑腻,色泽纯白,在指间如同流动的细雪。
“此乃薯粉。”她嘶哑道,“晒干,可久存。”
磨薯滤粉,沉缸如雪。
众人看着那缸底前所未见的雪白薯粉,啧啧称奇。但旋即又有人发愁:“娘子,这粉……虽白,可能做甚?吃食吗?怕是比不得米粉麦面香甜。”
李青禾未及回答,一旁的周娘子却像是忽然想起了什么。她快步走上前,也捞起一把湿薯粉,在手中捻了捻,又凑近闻了闻那略带生涩的气味。她早年曾在城里的大户人家帮过工,见识过浆洗衣裳的工序。
“娘子!”周娘子眼睛一亮,语气带着几分兴奋,“这粉……这粉浆出来的衣物,或许比米浆更挺括!”
她也不多解释,立刻取来一件洗好未浆的粗布工衫,又去灶间兑了小半盆稀薄的薯粉浆水。将工衫浸入浆水中,揉搓均匀,拧干,然后抖开,晾在院中的竹竿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