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农书代身(2/2)
她画得极慢,极细,将东塘这些年摸索出的、验证有效的经验,尤其是番薯、油菜等新作物的栽培要点,尽数融于这图文并茂的册页之中。她不去讲大道理,只告诉人,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怎么做才对,为什么对。如同一位最有耐心的长者,将毕生积累的智慧,化为了最质朴无华的行动指南。
册成,她题名《耕织图说》。
她没有亲自送去,也未派人通知赵员外。只是寻了个前往府城运送薯粉的可靠脚夫,将这厚厚一册《耕织图说》包好,嘱其顺路送至城东赵府,言明是东塘李青禾赠予赵员外,供其庄园参详。
脚夫将书册送到时,赵员外初时还有些愕然,待翻开那册页,看到里面栩栩如生的图画与浅白实用的歌诀,脸上的神色从疑惑转为惊讶,再从惊讶转为凝重,最后化为一种难以言喻的叹服。他虽是大贾,却也并非对农事一窍不通,册中所载,条条切中要害,皆是千金难买的实践经验!
他立刻召集庄中所有管事,将《耕织图说》命人誊抄数份,分发下去,严令依照图说行事,尤其着重推行其中关于番薯种植、薯粉制作、油菜榨油以及堆肥、选种的新法。
起初,一些老庄稼把式还不以为然,觉得按老规矩种了几十年地,何必听一本图画册子的?但赵员外此次态度坚决,又有图说内容确实在理,便也试着推行。
变化,在下一个收获季节显现。
往年略显板结的土地,因着深耕与堆肥,变得疏松肥沃;选用的种子更为精良,出苗齐整壮实;依照歌诀把握农时,作物生长恰到好处;新引种的番薯获得了大丰收,薯粉作坊也建了起来;油菜籽出油率竟比往年高出近两成!
秋后盘账,赵员外看着那比往年足足增加了三成的总产出,以及因薯粉、菜油带来的额外进项,抚掌大笑,心中对那位仅有一面之缘、赠书代身的李女史,已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他特意备下厚礼,再遣人送往东塘致谢。
赵庄增产三成。
消息渐渐传开,那本未曾刊印、仅以手抄本在赵氏庄园内部流传的《耕织图说》,其名声却不胫而走。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东塘李女史虽请不动身,却有“农书代身”之能。一本图说,便可令庄园增产三成!这比任何金银厚礼,都更具说服力。
塘埂方向。秋风送爽,传来远方丰收的讯息。那个沉默如礁石的身影……不知何时已立于溪流转弯处。浑浊的目光……仿佛能跨越州县,看到江北赵氏庄园里那金黄的稻浪与堆积的薯山,也看到了那本被庄户们翻得起毛的《耕织图说》。
枯槁的嘴唇……极其艰难地……翕动了一下。一个低哑的、仿佛也混合了书页墨香与谷物芬芳的声响,缓缓地吐出:
“……农——……”声音顿了顿,似在感受知识超越距离的力量。“…——书——…”“…——代——…”下颌极其缓慢地、带着一种对智慧凝结、惠泽千里的深沉赞许,向下一点。“…——身——…”
“农书代身——!!!”
声音落下。他身影融入天高云淡的秋色与潺潺的流水声中。东塘工坊内,李青禾正指导着新一批妇农会成员辨识土壤。那本远行的《耕织图说》——……已——……然——……证——……明——……,——……扎——……根——……于——……一——……地——……的——……深——……情——……,——……亦——……可——……化——……作——……种——……子——……,——……乘——……着——……图——……文——……的——……翅——……膀——……,——……飞——……向——……更——……远——……的——……田——……野——……,——……结——……出——……同——……样——……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