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豪绅的钱如数奉还,百姓的钱三七分成(2/2)
他话音落下,那悬停的笔尖,终于稳稳地点在了簿子第一行名字的后面,墨色瞬间洇开一小团。
“哗啦!”
人群猛地一阵骚动,嗡嗡声陡然大了起来。
惊疑,恐惧,愤怒,无奈......种种情绪在压抑中发酵。
每年靠着虎头山马匪,都要收取一次募捐,而且数量少了肯定会遭殃。
前排一个汉子扑通一声跪倒在石板上,额头触地,干瘪的嘴唇哆嗦着,发出含混不清的哀求:“师爷开恩呐....青黄不接,实在.....实在.....没钱啊,而且这虎头山募捐近几年不是年年都收!”
“李有田,你敢违背县尊的意思?”师爷的声音冰冷,那汉子猛地一抖,脸色瞬间惨白如纸,嘴唇翕动,却发不出一点声音。他身后一个抱着婴儿的妇人,惊恐地瞪大眼睛,死死咬住了下唇,渗出血丝。
“不....不敢!”
那汉子浑身筛糠般抖起来,额头上黄豆大的汗珠滚滚而下。
“不敢还不交善款?就从你开始吧,敢问你愿意捐多少啊?”
师爷眼皮子都没有抬一下,语气很冰冷。
汉子绝望地回头看了一眼妻儿,又看了看那托盘里刺眼的银光,最终,颤抖的手伸进怀里最深最破的口袋,摸索了半晌,掏出一个用破布层层包裹的小包。
他一层层揭开,露出里面仅有的三块大洋,双手捧着,如同捧着千斤重担,一步一顿地挪到桌前,几乎要将那点可怜的家当摔进托盘里。
“李有田,叁块大洋!”
等贫民百姓都捐的差不多的时候,县衙大门打开。
太师椅和木桌搬了出来。
上面坐着安平县父母官赵明堂。
他身着半旧的石青绸面夹袍,面皮白净,一双保养得宜的手正轻轻拨弄着茶碗盖,发出极细微的“叮”声,眼观鼻,鼻观心,神色平静无波,仿佛置身事外。
“赵大人,在下来迟了!”
来者是城东首屈一指的大粮商王福全,他一身簇新的宝蓝紫缎团花马褂,滚圆的肚子绷得扣子似乎随时要弹开,脸上的笑堆得极厚,眼角深深的褶子几乎埋住了那双精光四射的小眼睛。
“哎呀呀,赵大人清正廉明,宵衣旰食,实乃我桑梓之福!”王福全的声音洪亮,带着刻意压低的恭敬,他双手捧着一个沉甸甸的红缎子小包袱,轻轻放在案角那本名录旁边,包袱落地时发出闷钝的“噗”一声。
“这点微末心意,给大人添几斤茶叶,润润嗓子,也好为民操劳。”他边说边利落地解开包袱一角,里面是码得整整齐齐亮得晃眼的二十块崭新鹰洋。
赵明堂点点头,从鼻子里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嗯”。
而他身旁的师爷用枯瘦的手指拈起那杆紫毫小楷,蘸饱了墨,在另外一本名录第一行工整写下:“王福全,捐输善款鹰洋贰拾圆整,相助安平县剿匪,功德无量。”笔尖在“无量”二字上略顿,墨色便格外饱满些。
王福全觑着师爷落笔,脸上的笑意更深,微微躬身,又朝主位上泥塑般的赵明堂拱了拱手,才轻手轻脚退到一旁铺着锦垫的瓷墩上坐了,拿起小几上的盖碗茶,却只沾了沾唇。
接着来的是钱庄的刘老板,绸缎庄的孙掌柜......案上那本泥金册页渐渐丰满起来。
“大人!”师爷周慕白终于开口,声音不高,他双手捧起那本名录,微微躬身,走向主位。“诸绅感念大人德政,踊跃输将,共襄义举,讨伐马匪。此乃安平县之幸,大人教化之功。”他将册页轻轻放在赵明堂手边的酸枝木小几上,册页落下的声音,轻得像一片枯叶。
赵明堂终于抬起眼皮,他伸出两根保养得宜的手指,随意的掀开了册页的封面,目光在密密麻麻的名字和数字间缓缓扫过。
“嗯。”良久,赵明堂鼻腔里哼出一个极轻的单音,算是回应。他合上册页,指尖点了点封面,声音平淡得像在吩咐一件日常小事:“慕白,用心些,莫负了父老乡亲们这片.......拳拳之心。”“拳拳之心”四个字,在他舌尖轻轻一转,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意味。
“卑职明白。”周慕白垂手肃立,声音平板无波。
.......
县衙大厅内。
刚才的豪绅们都汇聚于此。
师爷周慕白率先问道:“赵大人,今年还如同往年一样?做做样子剿匪,糊弄一下那群刁民?”
哪知刚才还面色平静的赵明堂突然翻脸,狠狠拍打了一下桌案。
“哼!”
“那群虎头山的马匪有些拎不清自己的斤两了,都敢堂而皇之的攻打我安平县,一把火烧了旅馆,还打伤了不少官差,他们下一步是不是都敢攻打县衙了?”
赵明堂说完后,目光紧紧盯着在场的人。
王福全问道:“赵大人,那咱们真派人剿了那虎头山?那群马匪虽是皮藓之疾,但也要花费不少的钱财。”
还是周慕白反应快,连忙解释道:“这虎头山要打,马匪要剿,但不能全剿,只需要打疼他们就好,让他们长长记性。”
赵明堂满意地点点头。
“还是慕白你明事理,等会你派人拉起一支队伍,最好让那群刁民去剿匪,他们不是憎恨马匪吗?那就让他们打的痛快!是死是活,可和咱们没有什么关系。”
“......”
“大人英明!”
李长歌在大厅外面,将里面的对话听的清清楚楚。
他还正愁怎么上虎头山呢。
现在有了合适的契机!
只可惜,李长歌将整个县衙搜了一遍,都没有发现什么阴货。
倒是有几件价值不菲的瓷器,但他对这种东西可没有什么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