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代天封神,不灭剑心(1/2)
幽冥轮回重立,破损的地府重新恢复运转,地道也终于得以喘息,天道在太清老子强行破镜划下的界限后勉力支撑。然而,那维系洪荒天地人三才最为核心的人道,却如同风中残烛,摇曳欲熄,使得洪荒世界人心惶惶。
洪荒世界,天、地、人三道共生,天道主秩序,负责规则运行,主导着洪荒世界的发展;地道主生死,负责轮回往生,一切生灵的未来想、现在、过去均在其中;人道则是亿万生灵,代表洪荒众生,无论是花草树木、飞禽走兽,还是其他有生命的存在都是人道的一份子。
人道涉及的影响太过庞大了,所以要想恢复人道,说简单也简单,只要众生发展的越好,人道便越昌盛,说复杂也复杂,因为没有人知道到底如何去做,没有方向,没有目标,更没有人能指引,一切都要顺其自然。
朝歌鹿台之火早已燃尽,曾经雄踞东方一统九州的大商王朝,随着帝辛堕落成魔、吞噬人族气运而彻底崩塌。西岐武周,虽秉承天命,在姜子牙与阐教众仙扶持下,于牧野一战定鼎,建立了大周王朝。但此“周”已非彼“周”。
昔日三皇五帝时代,人皇与天帝并尊,掌人道气运,不拜天地,只敬先祖。然帝辛之举,几乎断送人族根基,那磅礴浩瀚、足以与天道地道鼎足而立的人皇气运,已如江河日下,再难支撑起“皇”之尊位。大周之主,虽承袭共主之名,其位格却已从“人皇”降格为“人王”,更需祭告天地,受天道监管,隐隐有了“天子”之实。此乃人道衰微之必然,亦是天道为维系平衡,不得不加强干预的结果。
实在是人道再也经不起一位帝辛这样的样的人皇折腾了,若是后来的人族共主如同帝辛一般,哪怕没有了人皇位格,没有了帝辛那般实力,也很可能致使人道气运彻底崩碎。
更为严峻的是,那象征人族一统、镇压九州气运的九鼎已然破碎。失去了这至尊神器的凝聚与威慑,原本因周室分封而略显松散的人族疆域,彻底陷入了四分五裂的境地。各路诸侯虽名义上尊奉周天子,实则拥兵自重,划地而治,彼此征伐不断。人族内部战火重燃,礼乐崩坏,民生愈发凋敝,使得本已衰败的人道气运,更是雪上加霜。
人真的是一个很复杂的生物,哪怕是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内斗依然在持续,总有一些野心勃勃的存在,妄想获得更高的权力,从而满足自己的私欲。
---------
昆仑山,玉虚宫中。
元始天尊与西方二圣接引、准提相对而坐,他们面色凝重。面前有一水镜,透过水镜,他们能看到洪荒大地之上,人族王朝的动荡与纷争,他们是圣人没错,但是他们却不能直接插手人族的内乱,否则其中的因果哪怕是他们也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人道气运衰竭至此,若再无举措,恐有断绝之危。”元始天尊沉声道,“届时,天地人三才失衡加剧,即便大兄能守住界限,地道能缓慢恢复,洪荒亦将因人道崩毁而元气大伤,再难抵御外熵寂的入侵。”
准提道人面露悲悯:“阿弥陀佛。人族乃天道认可的天地主角,其运关乎洪荒根本。然九州鼎碎,崆峒印失,五帝陨落,人道根基已损,非寻常手段可续。”
接引道人突然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没错,既然洪荒天道、地道、人道,三者相辅相成。如今地道初稳,天道独木难支,为了稳固洪荒唯有补齐人道这一短板,我们或可……借增强天道之力,反哺人道,恢复一部分人道气运,为人道复兴争取时间。”
元始天尊微微颔首:“道友所言,正合吾意。大劫之役,陨落者众多,其中不乏人族英杰、得道真仙。其魂魄无所依归,怨气积攒,亦非长久之计。不若尽快……代天封神,册立天庭正神,一则安抚亡魂,理顺阴阳;二则,可借此壮大天庭,增强天道气运;三则,或可引天道气运,反哺滋养残破的人道根基!”
此议一出,三位圣人皆觉可行。此乃行险之举,相当于以天道暂时“接管”部分人道权柄,但亦是当前局势下,唯一能为人道续命、稳定洪荒之法。
旋即,圣人法旨传出。尚在人间辅佐周室的姜子牙,受元始天尊符诏,此前他离开昆仑山时便被元始天尊赐下《封神榜》与打神鞭,曾言其乃是天命之人,如今的元始天尊授意,便立刻奉命前往西岐岐山之上,设立封神台,欲代天封神!
此消息一出,洪荒震动!
封神台上,姜子牙沐浴更衣,手持打神鞭,展开金光万道的《封神榜》。他朗声宣诵祭天文告,声音借助圣人法力,传遍洪荒:
“呜呼!天道无常,人道有殇。今商周更迭,劫运绵绵,忠良殒命,魂无所依。奉玉清元始天尊敕令,太上老君、西方教主法旨,特设此台,册立周天八部三百六十五位正神,梳理阴阳,维稳三界。尔等受封之后,当恪尽职守,护佑苍生,不得有误!”
随着他的宣诵,封神榜上神光大放,一个个金色的神名依次亮起!那些在商周大战、乃至之前魔劫中陨落的魂魄,无论是阐教门人、截教弟子、散修仙家,还是人族的忠臣良将、能人异士,凡有功德、有道行者,皆受感召,化作道道真灵,飞入封神榜中!
柏鉴为三界首领八部三百六十五位清福正神!
黄天化封管领三山正神炳灵公!
闻仲封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
金灵圣母执掌金阙,坐镇斗府!
赵公明统帅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