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老子刚把老四坑上皇位,你个不开眼的庶子就敢来找茬(2/2)
老子连皇帝都不想当了,还在乎这个?!
他心中虽然破口大骂,但终究还是有些犹豫。
毕竟吕氏是他颇为宠爱的妃子,朱允炆也是他的亲生儿子。
而且......
他脑海里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了那日朱雄英“死而复生”之前,吕氏那张充满了压抑不住的狂喜的脸。
一股莫名的烦躁涌上了他的心头。
“吱嘎——”
最终,他还是心不甘情不愿地拉开了殿门。
只见吕氏穿着一身素雅的宫装,俏生生地站在门口。她的脸上画着精致的淡妆,眼角却带着几分恰到好处的微红,那副模样,要多楚楚可怜有多楚楚可怜。
在她的身旁,站着一个穿着一身青色儒衫的小男孩。
正是他的庶子,朱允炆。
此刻的朱允炆小脸紧绷,一双眼睛里充满了与他年龄不符的“忧虑”与“沉重”,小小的身板挺得笔直,仿佛真的在为国事而忧心。
“孩儿,拜见父王。”
“起来吧。”朱标面无表情,侧身让他们进了殿。
他重新将殿门关上,转身坐在了主位之上,目光冷淡地看着这对母子。
“说吧。”
他的声音很冷,没有一丝一毫的温度。
“到底是什么天大的事,非要现在来烦本宫?”
吕氏被他那冰冷的眼神看得心中一颤,但一想到自己此行的目的,她还是鼓起了勇气。
她没有自己开口,而是轻轻地推了推身旁的朱允炆。
“允炆,把你心中所想都说给你父王听。”
朱允炆上前一步,对着朱标奶声奶气却又一字一顿,用一种极为标准,仿佛是从书本里刻出来的腔调朗声背诵道:
“启禀父王。孩儿听闻父王今日在朝堂之上竟欲将监国之位传于四叔燕王?”
“孩儿认为此事......万万不可!”
他说得是“义正言辞”。
“自古以来,立嫡立长,此乃国之根本!父王乃是嫡长子,是天命所归的储君!监国理政本就是父王分内之事!岂可轻传于人?!”
“更何况......”朱允炆的小脸上露出了不符合他年纪的“凝重”,“四叔虽有战功,然其常年镇守边疆,手握重兵,性情更是......骄横。
“如今令其监国无异于纵虎归山!长此以往必将养成其骄纵之心,于国,于家,皆是大患啊!”
一番话说完,他对着朱标深深一揖。
“孩儿人微言轻,然拳拳之心,皆为父王,为我大明江山社稷!还望父王三思,收回成命!”
朱标静静地坐在那里,面无表情。
他看着面前这个侃侃而谈,将“权谋”、“制衡”挂在嘴边的亲生儿子。
他看着旁边那个一脸“欣慰”,仿佛自己儿子是天降圣人的吕氏。
他没有愤怒。
也没有欣慰。
他只觉得......可笑。
他想起了几天前,同样是在这东宫,他的另一个儿子,朱雄英。
那个孩子,面对着这个帝国最有权势的三个人,面对着那滔天的质疑与猜忌。
他没有讲大道理。
他没有搬出圣贤书。
他只是平静地展现了自己事实,明白只有力量和事实才能碾碎所有的质疑。
那才是真正的力量!
那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而现在呢?
他的另一个儿子,在他的侧妃的教唆之下,正在这里卖力地表演着一出名为“少年老成”、“聪慧过人”的戏码。
蠢。
太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