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暗流(1/2)
“烛龙”的日志像一块投入深潭的巨石,在三人心中持续激荡着不安的余波。与叶倾雪那本充满个人探究和情感投射的笔记不同,这本日志冷酷、精确,带着一种非人的客观,仿佛记录者只是一双没有感情的眼睛,忠实地观察并汇报着这个城市阴影下的异常脉动。
叶知秋将自己关在家里,几乎与外界隔绝,全身心投入到对两本笔记的交叉破译中。深蓝色的“烛龙”日志与墨绿色的叶倾雪笔记并排放在书桌上,旁边摊开着各种辞典、符号学参考书以及她自己的分析草稿。台灯的光晕照亮她专注而略显苍白的脸。
破译工作缓慢而艰难。“烛龙”使用了大量内部代号和简写,许多记录如同密码。
*“‘织梦者’……根据活动区域和影响模式交叉比对,姐姐笔记里提到的‘梦境扭曲案’疑似同一目标,最终记录显示目标‘静默’,推测被收容或……净化。”
*“‘哭泣肖像’……老美术馆旧址,七年前确实有过一次长达半年的闭馆修缮,官方理由是‘电路及管道老化’。”
*“内部通讯干扰……‘烛龙’在日志末尾表现出对‘序守’内部的不信任。这与姐姐笔记中的警告相互印证。”
最让叶知秋在意的是关于“现实信息反向渗透”的提及。“烛龙”在附录c(可惜日志中并未包含附录)的提要中写道:“已证实部分‘深渊回响’(即副本)的核心规则或意象,其雏形可能源于现实世界中未被妥善处理的集体恐惧或历史创伤,经‘深渊’放大、扭曲后反馈形成。‘序守’对此类案例的研究方向存疑,似乎更倾向于‘阻断’而非‘溯源’。”
这意味着,他们经历的恐怖,并非完全凭空产生,其根源可能就埋藏在这座城市的记忆里。这让她对下一个可能的副本,既感到恐惧,又产生了一种想要探寻根源的冲动。
同时,她也试图从“烛龙”的客观记录中,反推“序守计划”的行事风格。果断、高效、隐秘,且对“异常”抱有极高的警惕性,必要时会采取强硬措施(“净化协议”)。这让她对林辰的处境更加担忧。他左臂的煞气,在任何官方记录中,都绝对属于需要被“处理”的“高信息扰动实体”。
林辰则在尝试更精细地控制左臂的煞气。他不再满足于仅仅让水渍结霜,开始尝试更细微的操作。午休时间,他独自一人来到学校那片废弃的、据说曾是小刑场的老操场角落,这里人迹罕至,阴气相对较重,似乎能让他手臂内的力量更“活跃”一些。
他摊开手掌,掌心向上,集中精神。起初,只有熟悉的冰冷感在臂膀中流转。他调整着呼吸,回忆老仓山祭奠时的平静,试图将那股冰寒想象成一种可以塑形的能量。渐渐地,掌心的空气似乎开始微微扭曲,一丝丝极淡的白气渗出,并非消散,而是如同受到无形力场约束般,在他掌心上方一寸处缓缓盘旋、凝聚。
几分钟后,一颗只有指甲盖大小、形状不规则、散发着微弱寒气的半透明冰晶,颤巍巍地悬浮在了他的掌心之上!
成功了!
林辰心中一喜,但精神也随之微微一荡。那颗小小的冰晶瞬间失去控制,“啪”地一声轻响,碎裂成更细微的冰粉,消散在空气中。一阵强烈的眩晕感袭来,他踉跄一步,扶住了旁边斑驳的砖墙,额角渗出细密的冷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