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天龙八部之段氏春秋 > 第119章 鸠摩智

第119章 鸠摩智(1/2)

目录

清晨,澜沧江畔的雾气还未完全消散,宛如一层轻纱笼罩着大地。吐蕃鎏金马车却如同一道金色的闪电,疾驰而过,车轮无情地碾过天龙寺山门的青石板,发出清脆的声响。

车内,吐蕃国师鸠摩智正端坐其中,他的掌心托着一个乌木匣。这个匣子看似平凡无奇,但其中所藏之物却非同小可——匣内正是慕容博数年前赠予他的《小无相功》残卷。书页之间,还夹着半片枯黄的叶子,叶脉上以细密的针孔刺出了六脉神剑的运劲图谱。

十年前,鸠摩智在姑苏的参合庄得到了慕容博的指点,这让他如获至宝。慕容博所传授的小无相功,其精妙之处在于能够模仿出各门各派的绝技,这让鸠摩智在武林中声名大噪。

数年前,鸠摩智凭借着对小无相功的深入领悟,成功突破至宗师境中期。然而,令他困惑的是,经过这几年的苦修,他的功力不仅没有丝毫增长,反而出现了向宗师初期境界跌落的迹象。

鸠摩智深知,这种情况绝非偶然,一定是自己修炼的功法出了问题。为了突破当前的瓶颈,他必须寻找一门能够让自己更上一层楼的功法。

在武林中,能够突破至宗师境后期的知名功法屈指可数,其中就包括少林、武当、龙虎山以及距离吐蕃较近的天龙寺的功法。于是,便有了这次行程。

而今天,终于来到此行的目的地——大理天龙寺。鸠摩智手边的这个匣子里,存放着的数十本少林绝技。鸠摩智心中暗自盘算,只要取得这六脉剑谱,自己便只身前往姑苏,在慕容博的坟前焚化,在此期间他自然有办法将其中剑招的真意拓印下来。

与此同时,天龙寺的本因方丈正静静地立在一棵巨大的银杏树下。他的僧袍内衬着一件大理特制的冰蚕丝甲,这是段正淳上月从西夏重金购得的宝物,专门用于抵御鸠摩智的火焰刀气。

本因方丈的目光落在吐蕃武士们抬上的十二箱佛经上,这些经卷的金漆在晨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刺眼,但却无法掩盖住从箱底渗出的硫磺味。

“国师远道而来,敝寺备了苍山雪茶,请国师至牟尼堂用茶。”本因和尚双手合十,微微躬身,行了一礼,他的衣袖微微摆动,似乎暗藏玄机。原来,他在袖中暗暗扣住了三枚铁菩提,以备不时之需。今日天龙寺接待之人并非凡客,吐蕃国师鸠摩智,江湖中成名已久的高手,数年前已然进入宗师境中期境界,想来如今的实力更是非凡。

昨日,枯荣大师在牟尼堂中,以指代笔,在青砖地上刻下了“六脉归藏”四个字。这四个字深达半寸有余,显然是枯荣大师有意为之,目的就是要本因和尚设法拖延时间。

鸠摩智见状,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容。他毫不迟疑地从车辇上一跃而下,双脚稳稳地落在地上。他身上的袈裟随风飘动,下摆如同火焰一般,轻轻扫过石阶,竟然将坚硬的石板烙出了一道焦痕。

鸠摩智朗声道:“慕容先生生前常常念叨段氏武学的精妙之处,贫僧此番特地前来,便是想求取贵寺的六脉神剑谱,以在慕容先生墓前焚烧,以全故人之谊。”说罢,他缓缓展开手中的一卷《拈花指谱》,只见他手指轻弹,一股无形的指风呼啸而出。

那指风所过之处,银杏树叶仿佛被施了魔法一般,瞬间碎裂成七十二片。每一片叶子都如同少林寺铜人招式一般,在空中飞舞,令人眼花缭乱。

就在这时,段正淳从偏殿中踱步而出。他手持折扇,面带微笑,不紧不慢地摇着。只见他手腕轻轻一抖,折扇如同闪电一般迅速展开,扇面如同一道屏障,将那三片碎叶轻而易举地打落。

段正淳笑道:“国师这‘拈花指’的功夫,倒是比玄慈大师多了几分狠戾啊!不过,贫僧观这叶脉断裂之处,似乎还带着些许火毒,莫非这是吐蕃密宗的独门绝技不成?”

牟尼堂内七盏长明灯按北斗方位悬垂,枯荣大师的蒲团摆在斗柄摇光位。段正明褪去龙袍,与段正淳分坐开阳、玉衡二位,本因、本观、本相、本参四僧各守余星。六人膝前横着青铜剑匣,匣面水波纹正是六脉神剑的剑气走向图。

牟尼堂的沉香混着酥油味,七盏青铜长明灯在梁下投出摇晃的灯影。鸠摩智跪坐在慕容博灵位前——那是他亲手刻的紫檀牌位,十二箱少林秘籍堆在殿角,最上头那卷《无相劫指》的封皮裂了道缝,露出内页慕容博的朱批:“大理段氏,六脉为钥。”

鸠摩智双手合十,面露虔诚之色,缓缓说道:“《金刚经》有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世间万物皆如泡影般虚幻不实,而武学亦是如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