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说好的编剧呢?你怎么成曲爹了? > 第73章 会议

第73章 会议(1/2)

目录

返回滨海后的林墨,仿佛将北方的风雪与沉郁也一并带回了这间面朝繁华的办公室。

他谢绝了大部分不必要的应酬和访谈,将自己深深埋入《北方灰烬》的创作之中。

那几大箱采风资料,如同矿石般堆砌在角落,等待着他去冶炼、提纯,最终锻造出故事的筋骨与血肉。

创作过程远非一帆风顺。将真实的震撼转化为艺术的真实,需要经过痛苦的取舍与精心的编织。

他面对的,不再是《终极三国》天马行空的幻想,也不是《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精巧的思想实验,而是沉重、庞杂、充满了毛边和无奈的现实。

他铺开巨大的白板,上面贴满了采风时拍摄的照片、手写的笔记卡片和初步梳理的人物关系图。

主角的形象逐渐清晰:李建国,四十多岁,大型国有钢厂“红星钢铁”的钳工班长,技术精湛,为人耿直,是计划经济时代培养出的最后一代“厂矿子弟”。

他的父亲,李劳模,是第一代建设者,将一生奉献给工厂,思想固执,难以接受时代的变迁。

李建国的儿子李小军,则是在市场经济和互联网浪潮中成长起来的少年,与父辈的世界观格格不入。

故事的核心冲突,围绕着“红星钢铁”在九十年代末的兼并重组、职工下岗分流展开。

李建国既要面对工厂摇摇欲坠、工友们前途未卜的困境,又要承受父亲对“背叛”传统的指责,以及儿子对家庭未来的失望与疏离。

林墨试图捕捉的,不是宏大的叙事,而是时代尘埃落在具体家庭和个人肩上的重量。

他反复斟酌着每一场戏的细节:李建国在得知自己可能下岗后,如何在深夜的车间里,一遍遍擦拭着他操作了二十年的机床;

李劳模如何固执地穿着早已褪色的旧工装,每天雷打不动地去已凋敝的厂区门口“上班”;

李小军如何用攒下的零花钱,偷偷买了一本《电脑入门》,在昏暗的灯光下摸索着与父辈截然不同的未来。

他写到动情处,会想起采风时遇到的那些面孔,那些欲言又止的叹息,那些藏在皱纹里的故事。

有时,他会停下来,走到窗边,看着楼下滨海市永不熄灭的车流霓虹,感受着与那片北方土地截然不同的脉搏。

这种时空的割裂感,反而让他对笔下人物的处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就在他沉浸在剧本世界时,周鹏的到访带来了一丝外界的清风。

此时的周鹏,凭借《终极三国》积累的人气和在《这个男人来自地球》中令人眼前一亮的表现,已然跻身新生代实力派小生行列。

但他脸上并无多少志得意满,反而带着几分寻求指引的诚恳。

“林导,没打扰您吧?”周鹏拎着一盒好茶,笑容依旧带着点当初的腼腆。

林墨放下笔,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示意他坐下:“没事,正好歇会儿。你那个小镇青年的戏,定了?”

“定了,下个月进组。”周鹏点头,随即语气变得认真,“林导,我这次来,除了看看您,也是想跟您聊聊。我看了《这个男人来自地球》,还有……听说了您正在筹备的新项目。”

他目光扫过那块写满笔记的白板,虽然看不真切具体内容,但那股沉郁的气息他能感受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