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文明的回响(1/2)
离开花砚庭的办公室,林墨没有回家,而是回到了自己那间熟悉的创作室。
他将金狮奖杯随手放在书柜一个不那么显眼的位置,与之前华音奖的奖杯并列。
然后,他坐回电脑前,打开了那个标记着“新项目构思”的加密文件夹。
里面不再是《北方灰烬》那般沉重的现实,而是几个风格迥异、尚在雏形的构思碎片。有充满东方奇幻色彩的远古传说,有聚焦当代都市人精神困境的悬疑故事,甚至还有一个基于前沿科技设定的科幻概念……金狮奖带来的,不仅是荣誉和资源,更是一种心境的解放。他终于可以卸下“证明自己”的包袱,更自由地去探索不同类型、不同题材的边界,真正践行“文以载道”的多种可能性。
几天后,周鹏找到了他。与在机场时的激动惶恐不同,此时的周鹏眼神里多了一份沉淀后的坚定。
“墨哥,谢谢你。”周鹏的第一句话依旧诚恳,“没有你,没有《北方灰烬》,就没有我的今天。”
“这是你自己拼出来的。”林墨拍拍他的肩膀。
“我知道。”周鹏点点头,“回来这几天,找我的本子堆成了山,片酬开得一个比一个高。经纪人都快高兴疯了。”
他自嘲地笑了笑,“但我跟他们说,都先压一压。墨哥,我想……我想先歇一歇,好好学点东西。这次去威尼斯,看了那么多大师的作品,跟那么多厉害的演员交流,我才知道自己差得还远。我不想趁着热度乱接戏,把自己好不容易攒下的那点口碑又给消耗没了。”
林墨有些意外,随即是深深的欣慰。在巨大的名利诱惑面前,能保持如此清醒的头脑,周鹏真的成长了。
“想学什么?”林墨问。
“表演,更深的表演。还有,如果可以,我想跟着你学点导演的东西,哪怕只是打杂。”周鹏的眼神充满渴望,“我觉得,只有站在更高的地方,才能看懂更远的风景。”
“好。”林墨没有多言,应承下来。他知道,周鹏正在寻找一条更长远、更坚实的路。
送走周鹏,林墨重新坐回电脑前。屏幕上的构思碎片仿佛被注入了新的活力,开始旋转、碰撞。
金狮加身,荣耀满途。但这并非终点,而是一个全新的十字路口。商业的巨轮期待着他乘胜追击,资本的触手向他殷勤伸展,媒体的聚光灯时刻准备捕捉他的下一个动向。
然而,林墨的目光,却越过了眼前的喧嚣与浮华,投向了创作版图上那些尚未被点亮、充满未知与挑战的领域。
他知道,下一段旅程,他不能重复《北方灰烬》的成功,他必须再次出发,去探索,去突破,去讲述那些唯有他才能讲述的、叩问人心也照亮时代的故事。
手指落在键盘上,发出清脆的敲击声。
金狮奖的余波在滨海市持续激荡,但林墨的生活却刻意地回归了某种低调的节奏。
他将喧嚣隔绝在创作室外,花了一段时间陪伴家人,与周鹏等老友小聚,甚至重拾了许久未碰的吉他,让思绪在音符间自由流淌。
这是一种必要的沉淀,如同大战后的休整,他需要从荣誉的高光中冷却下来,重新触摸生活的质地,寻找内心真实的创作冲动。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尽管他刻意低调,但“金狮导演”的光环效应依然无孔不入。
各类邀约雪片般飞来,有顶级商业品牌的代言邀请,有天价酬劳的综艺评委席位,更有无数希望能与他合作下一部“冲奖大作”的制片人和资方,通过各种关系递来橄榄枝。
花砚庭替他挡掉了大部分,但一些重要的行业论坛和无法推辞的官方活动,仍需他亲自出席。
在这些场合,林墨能清晰地感受到周围人态度的微妙变化。
过去平视甚至略带审视的目光,如今大多变成了仰视与恭敬。
言谈间,充满了对“大师”的推崇与对“下一部杰作”的刺探。他礼貌应对,言辞谨慎,既不妄自尊大,也不过分谦卑,始终保持着一个创作者应有的清醒。
他明白,这些追捧更多是献给“金狮导演”这个头衔,而非他林墨本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