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说好的编剧呢?你怎么成曲爹了? > 第84章 何以华夏

第84章 何以华夏(2/2)

目录

林墨几乎没有犹豫。“我接。”他清晰地感觉到,这个“序厅影片”正是他将脑海中关于“文明回响”的抽象思考,进行一次高强度、高浓度影像化实践的绝佳试炼场。它像是一首宏伟交响乐的序曲,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奏响最核心的旋律。

于是,林墨的工作进入了双线并行的状态。一方面,他继续主持《华夏源流》相关章节的宏观策划与团队协调;另一方面,他抽调了张毅和一个精干的短片制作小组,全力投入到国家博物馆“何以华夏”序厅影片的创作中。

这短短十分钟的影片,其创作难度不亚于一部电影。

如何取舍素材?

如何建立叙事节奏?

如何将考古发现、文献记载与艺术想象无缝融合?

林墨将自己对“秩序”、“礼乐”、“家国天下”等核心概念的理解,浓缩在一个个极具象征意义的镜头里:

从星空的流转到农耕的定居,从陶器上的刻符到青铜鼎上的铭文,从祭祀的舞蹈到战争的号角,从孔子的周游到秦俑的肃立……

他几乎住在了后期制作公司,与剪辑师、特效师、作曲家一遍遍地打磨每一个画面,每一段配乐。

这不再是为自己创作,更是为了在那座承载着国家记忆的宏伟建筑里,向万千观众发出关于文明源头的叩问。

两个月后,当林墨带着最终的成片,站在国家博物馆那间经过特殊改造、拥有巨大弧形屏幕的序厅里,进行最终调试时,他心中充满了一种异样的平静。

灯光暗下,影片开始。

雄浑的鼓点与空灵的古埙声交织,影像如洪流般奔涌而来,将观众卷入一场跨越数千年的时空之旅……

当最后一帧画面定格在“何以华夏”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上,音乐余韵在黑暗中缓缓消散时,站在林墨身边的博物馆馆长和策展人,久久没有说话。

过了好一会儿,馆长才长长舒了一口气,灯光亮起,他眼中带着难以掩饰的激动,用力握住林墨的手:“林导,这就是我们想要的!不,这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好!它不仅仅是在展示历史,它是在唤醒一种属于我们所有人的、深沉的文化认同感!”

林墨知道,这次“试炼”,他成功了。

走出国家博物馆,傍晚的阳光为这座庄严的建筑镀上一层金辉。

他接到周鹏的电话,小伙子在那边兴奋地嚷嚷:“墨哥!我听说国博那个片子是你做的?太牛了!什么时候对外开放?我一定要第一个去看!”

林墨笑了笑,抬头望向天空。

《华夏源流》的漫长征程,刚刚开始。但这支精心锻造的“序曲”,已经为他,也为所有即将踏上这场寻根之旅的人们,吹响了第一个清澈而震撼的音符。

文明的回响,已悄然在现实中荡起涟漪。

而他知道,更浩瀚的声浪,还在后面。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