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釜底抽薪,资金断裂(2/2)
资金问题解决后,陈奇将目光投向了龙脉保护的长远发展。他意识到,单纯依靠政府和企业的资助并非长久之计,必须探索“以文化养保护”的可持续模式。在林通和陈建国的支持下,他发起了“护脉创业计划”,面向两岸青年征集“风水文化创新项目”,通过“龙脉守护基金”提供创业扶持,鼓励青年将风水文化与现代产业结合,实现文化传承与护脉事业的良性循环。
计划发布后,迅速吸引了两岸200多个青年团队报名。经过筛选,10个优秀项目脱颖而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动画《龙脉小卫士》和手游《护脉行动》。
《龙脉小卫士》由泉州师范学院的5名大学生团队创作,以陈奇、林小雅等青年护脉者为原型,通过卡通形象讲述守护龙脉的故事,融入闽南的宫庙文化、风水知识和民俗风情。“我们想通过动画,让小朋友从小了解龙脉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认同和护脉意识。”团队负责人小张说道,“每集动画结尾都会加入‘风水小知识’科普环节,让传统文化变得生动有趣。”
手游《护脉行动》则由宝岛青年团队开发,玩家在游戏中扮演护脉者,通过完成“勘察阵眼”“净化煞气”“破解阴谋”等任务,学习风水知识和护脉技巧。游戏还设置了“两岸联合护脉”模式,两岸玩家可以组队完成任务,增进交流与合作。
“护脉创业计划”不仅为青年提供了创业平台,还为龙脉保护注入了新的活力。《龙脉小卫士》在电视台和视频平台播出后,收视率和点击量居高不下,衍生出的玩具、文具等周边产品销售额突破千万元,部分利润反哺给“龙脉守护基金”;《护脉行动》上线首月下载量就达200万次,吸引了大量青年关注龙脉保护,不少玩家还报名成为联盟的志愿者。
陈奇看着创业团队的成果,欣慰地说:“青年是文化传承的未来,也是护脉事业的希望。通过创业计划,不仅能让风水文化与时俱进,还能让更多青年参与到护脉行动中来,实现‘文化传承—产业发展—护脉升级’的良性循环。”
五、长效机制,永续守护
在资金、设备、人才的多重支撑下,闽南风水守护联盟联合两岸相关机构,制定了“龙脉永续守护计划”,构建起“监测—防御—传承—发展”四位一体的长效机制:
监测体系:整合无人机、气脉监测仪、AI预警系统,建立“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网络,实时掌握龙脉气脉和环境变化;
防御体系:在七个阵眼升级“新七星护脉阵”,配备电磁屏蔽、生物解毒、应急响应等设备,定期开展两岸联合防御演练;
传承体系:依托“闽南风水文化研究院”,开设风水文化课程,培养专业护脉人才;通过“护脉创业计划”,推动风水文化创新传承;
发展体系:以“龙脉守护基金”为核心,整合民企资源和文化产业收益,为护脉事业提供持续资金支持;深化两岸合作,共同开发风水文化旅游、文创等产业,实现文化与经济协同发展。
计划启动仪式上,林通通过视频连线发表讲话:“龙脉的守护不是一代人的事,而是需要代代相传。‘永续守护计划’的实施,让我看到了龙脉保护的光明未来。相信在两岸民众的共同努力下,在青年一代的积极参与下,闽南龙脉一定能永远稳固,两岸和平一定能永远延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也出席了仪式,对“永续守护计划”给予高度评价:“闽南风水文化是人类文化的瑰宝,中国建立的守护机制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继续支持闽南风水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六、龙脉常青,和平共荣
一年后的农历三月初三,闽南传统的“踏青节”这天,开元寺的千年古柏下热闹非凡。来自两岸的青年护脉者、民企代表、学者齐聚一堂,共同庆祝“龙脉守护一周年”。古柏枝繁叶茂,新抽出的嫩芽在阳光下生机勃勃;陈奇手中的“气脉追踪罗盘”指针平稳转动,显示龙脉气脉稳定在9.0的最佳状态——这是十年来的最高值。
“龙脉守护基金”已累计投入8亿元,升级了7个阵眼的防御设施,培养了200余名青年护脉者;“护脉创业计划”孵化的10个项目总销售额突破5亿元,反哺基金1.2亿元;两岸联合勘察已开展12次,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30余处。
宝岛青年风水师林雅雯带着团队来参加庆祝活动,她兴奋地说:“我们与闽南的青年护脉者合作开发了‘两岸龙脉气脉共享平台’,实现了数据实时共享,联合防御能力大幅提升。未来,我们还计划共同拍摄一部关于两岸龙脉文化的纪录片,增进两岸民众的文化认同。”
陈奇站在古柏下,看着眼前的热闹景象,心中感慨万千。他想起爷爷林通的话:“风水是‘术’,护国是‘道’。”如今,他终于深刻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龙脉的真正力量,不仅在于风水的玄妙,更在于两岸民众的同心同德,在于政府、企业、青年的携手共进,在于文化传承与时代发展的同频共振。
远处的宝岛海峡,海风轻拂,波光粼粼。一艘艘两岸直航的货轮穿梭其间,满载着货物与希望;天空中,“康而福”捐赠的无人机正在巡逻,守护着这片安宁的土地。陈奇知道,闽南的龙脉会永远常青,两岸的和平会永远共荣,因为这是两岸民众共同的心愿,是一代又一代护脉者用初心和行动守护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