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道院初立2(1/2)
昆仑基地,第三层,原多功能综合会议中心。
曾经用于战略部署和学术研讨的宽敞大厅,此刻已然模样大变。柔和的自然光模拟系统取代了冰冷的荧光灯管,地面上铺设着蕴含微弱灵气的青石板,按照特定的方位排列。四周墙壁上,悬挂的不再是地图或图表,而是刚刚绘制完毕、墨迹未干的《基础道元篇》经络运行图以及“小辟邪符”、“金刚符”的符文结构解析图。
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檀香和草药气息,取代了以往的消毒水味道。近百名身着统一深蓝色作训服的男女,年龄从二十出头到四十不等,正盘膝坐在蒲团上,神情各异。他们是经过层层筛选,从全军、各大科研院所及特殊部门中选拔出的第一批“洪荒道院”学员。他们中有体能巅峰的特种兵王,有智商超群的理论物理学家,也有经验丰富的地质工程师和心思缜密的密码专家。
此刻,这些各行各业的精英们,却大多眉头紧锁,脸上写满了困惑、怀疑,甚至是一丝隐藏得很好的荒谬感。让他们打坐、冥想、感受所谓的“气感”?这和他们熟悉的枪械、代码、方程式比起来,实在太过虚无缥缈。
林清弦站在大厅前端的一座矮台上,依旧是一身简洁的白色练功服,黑发束起,神色平静。她看着台下这些未来的“种子”,清晰地说道:
“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怀疑,不解,甚至觉得这是无稽之谈。”她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带着一种奇特的安抚力量,“你们习惯了逻辑、数据和可重复的实验。而‘道’,讲究的是感悟、是内在的共鸣,是超越表象的规律。”
她抬起手,指尖在空中虚划。没有光影特效,但台下所有人心头都莫名一颤,仿佛周围的空气随着她的指尖产生了某种难以言喻的流动。
“放下你们固有的认知。不要试图用大脑去‘理解’气感,而是用你们的身体,用你们的本能去‘感受’。”她一边说,一边将《基础道元篇》第一层的精要,结合自己对天地灵气本质的理解,用最浅显直白的语言娓娓道来。她没有引用任何玄奥的古文,而是用了许多现代科学的概念进行类比,如“能量场共振”、“生物电频率调节”、“潜意识深层引导”,让这些高智商学员们能有一个理解的切入点。
然而,理解归理解,实践却是另一回事。
整整一个小时过去了,大厅内绝大多数人依旧眉头紧锁,汗流浃背,却一无所获。灵气对于未经修炼的身体而言,如同红外线或紫外线,无法被常规感官捕捉。焦虑和挫败的情绪开始蔓延。
就在这时,坐在前排左侧的一名年轻女子,忽然身体微微一震,随即脸上露出了极度震惊和不可思议的神情。她叫苏晚晴,来自国家超自然现象研究所,本身就是一位敏感体质者。她清晰地感觉到,在小腹丹田位置,产生了一丝微弱却真实的暖流,如同冬日的阳光,温暖而舒适。
“我……我好像感觉到了!”她忍不住低声惊呼,声音带着颤抖。
这一声,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石子,引起了小小的骚动。羡慕、好奇、以及更深的焦虑目光投向她。
林清弦走到苏晚晴身边,指尖轻轻点在她的丹田位置,一丝微不可查的灵力探入,引导着她那丝初生的气感沿着正确的经脉路线运行了一个小周天。
“很好,记住这种感觉。你天赋不错。”林清弦的声音带着一丝赞许,这不仅是对苏晚晴的肯定,更是对所有人的激励。
果然,受到榜样的鼓舞,陆续又有几人先后发出了类似的惊呼。一位常年练习内家拳法的特种兵教官,一位研究量子纠缠的年轻科学家……他们凭借各自不同的基础或特质,先后触摸到了那玄之又玄的“气感”。
但更多的人,依旧在原地踏步。
“林顾问,”一位戴着厚厚眼镜的中年研究员忍不住举手,他是材料学专家赵启明,语气带着学术探讨式的固执,“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您所说的灵气作为一种能量,在被我们吸收转化时,应该会产生可观测的物理效应,比如局部温度变化、生物电信号改变。但我们目前的仪器并未监测到任何异常数据。这是否意味着,‘气感’可能只是一种心理暗示?”
这个问题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崇尚科学的学员的疑虑。
林清弦并没有反驳,而是点了点头:“很好的问题。目前的仪器无法监测,不代表不存在,只说明我们的观测手段还未触及这个层面。就像无线电波发现之前,人类也无法理解隔空通讯。”
她话锋一转,目光扫过全场:“但是,有一件事,是仪器可以监测,也是你们很快就能亲身验证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