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水车冤魂扰乡邻 稻穗一束平怨怼(2/2)
经文声中,水面泛起一阵涟漪,一道淡粉色的虚影缓缓显现,正是翠儿。她身着粉色衣裳,面容憔悴,眼中满是悲苦,对着济公深深一拜:“多谢师父为我昭雪冤屈,让我重见天日。”
“翠儿姑娘,你本是无辜之人,却遭此横祸,怨气难消,情有可原。”济公道,“柱子已经知错了,他会好好安葬你,给你守孝,你就放下执念,安心投胎去吧。”
翠儿看向柱子,眼中的怨气渐渐消散,多了几分委屈:“柱子,我不是嫌你穷,我是怕你爹娘不同意我们的婚事,想让你好好跟他们商量……你怎么就不懂我呢?”
柱子哭得更凶了:“翠儿!我错了!我不该误会你!我不该害了你!我以后一定好好安葬你,每年都给你烧纸,给你守孝!”
翠儿对着他笑了笑,身影渐渐透明,化作一道粉色的光,消失在空气中。水车旁的黑气也彻底消散,溪水变得清澈见底,轮轴上的水草仿佛也焕发出了生机。
村民们都松了口气,对着济公连连道谢。老太太拉着济公的手,哽咽道:“师父,多谢您帮翠儿伸了冤,这孩子苦了一辈子,总算能安心去了。”
济公摆摆手,笑着道:“大家不必客气,为民除害,渡化冤魂,本就是老衲的本分。柱子,你要好好安葬翠儿,以后多做善事,替自己赎罪。”
柱子连连点头:“我知道!我一定会好好安葬翠儿,以后我会帮村里的孤寡老人干活,帮乡亲们修桥铺路,给翠儿积德行善!”
村民们热情地留济公等人吃饭,饭桌上摆满了农家菜,有炒青菜、炖豆腐,还有一碗香喷喷的稻穗粥。济公端起粥碗,喝了一大口,笑着道:“这粥好喝!比灵隐寺的素粥还香!”
广亮在一旁嘟囔道:“道济,你就知道吃!刚解决了水车的事,就想着喝粥!”
济公嘿嘿一笑:“民以食为天,佛也得吃饭嘛!再说了,这粥是乡亲们的心意,老衲可不能浪费!”
众人都被他逗笑了,饭桌上的气氛十分热闹。饭后,村民们给济公装了一大袋新米,还塞了许多自家种的蔬菜。柱子提着一袋稻穗,递给济公:“师父,这是今年的新稻穗,您带回去,熬粥特别香!”
济公接过稻穗,晃着破蒲扇,哼着小曲往回走。广亮摸了摸肚子道:“今日清溪村的农家菜真不错,尤其是那稻穗粥,香甜可口。”
必清点点头:“是啊是啊,那炒青菜也好吃,比寺里的素斋还新鲜。”
济公咬了一口稻穗,含糊不清地说:“好吃就多吃点,下次清溪村再有事,咱们还来!”
广亮白了他一眼:“就知道吃!不过今日道济你倒是厉害,不仅找到了翠儿的尸体,还化解了她的怨气,超度了她的魂魄,真是功德一件。”
济公叹了口气:“翠儿是个苦命姑娘,被心上人误会害死,埋在水车底下,怨气能不重吗?幸好柱子及时认错,不然这怨气越积越深,还不知道要闹出多大的事。其实啊,人心要是急躁,比邪祟还可怕,柱子因为一点误会,害了自己心爱的人,最后自己也活在痛苦中,这就是冲动的代价啊!”
说着,三人已经走到了灵隐寺山门外,大雄宝殿的钟声再次响起,悠扬而肃穆,回荡在山间。济公抬头望了望天边的晚霞,嘴角扬起一抹笑容,扛着破蒲扇,踩着趿拉板,慢悠悠地走进了寺庙,广亮和必清跟在后面,一边抱怨一边笑着,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融入了灵隐寺的袅袅炊烟中。
清溪村的风波就此平息,翠儿的冤屈得以昭雪,魂魄得以安息;柱子洗心革面,用心安葬了翠儿,还经常帮村里的乡亲们干活,照顾翠儿的奶奶,村民们对他的看法也渐渐改观;那架老水车重新转动起来,溪水潺潺,浇灌着村里的稻田,再也没有出过怪事。而济公依旧每天在灵隐寺里吃油饼、喝小酒,看似疯疯癫癫,却总能在百姓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用他的智慧和佛法,化解危机,渡化痴魂,正如他常说的:“世间多少痴儿女,因爱生嗔因恨迷;贫僧一把破蒲扇,扇尽人间是非疑;水车冤魂皆有因,浪子回头金不换,只要心中存悔改,何处不是赎罪地。”